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印度、美国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1. (1)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 (2) 为了改变材料所反映的状况,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3. (3) 请用史实来说明这一重大措施实施所取得的成效。
它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
A . 深圳 B . 珠海 C . 汕头 D . 厦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列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

 ①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 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④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⑤人民公社长青藤,贫下中农向阳花。 ⑥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

材料二:下表是我国1953-1978年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1. (1) 材料一中对联①、④、⑥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各是什么?

    , ④

  2. (2) 根据材料二表简要概括我国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1953-1957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导致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 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D .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阅读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中“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中的“春天”的到来与党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相关?这次会议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2)材料中“老人”是谁?“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3)材料中“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哪一件事?这件事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5

材料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 (1) 请写出下图事件发生的时间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指的是什么?
  3. (3) 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严重曲折?
  4. (4) 根据材料三,概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主要贡献。
1952年底,一个广播站以“你幸福吗?”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A . 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B . 积极投身“大跃进”运动 C . 参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如图图片资料,哪一项不适合采用(    )

A . B . C . D .
我国现代史上,工业化起步于(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洋务运 C . 土地改革 D . 三大改造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有(    )

 ①董存瑞       ②黄继光    ③ 雷锋   ④ 邱少云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中国平一步步走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

材料二:右图为1978年11月24日晚,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为农民签下的“生死状”。

材料三:(1992年)十四大闭幕前后,海内外舆论给与广泛报道并高度评价称这是20世纪末重要的历史事件。普遍认为邓小平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逶迤正确的道路。

——2011年第9期《党史纵横》

材料四:1978- 2008年,中国用短的30年实现了一个从颓败到中兴的划时代飞跃,迅速踏上现代化道路。3O年,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 30年,经济保持年均速度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解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

  1. (1) 材料一“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
  2. (2) 材料二中小岗村的“生死状”是中国农村开始走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见证,我国在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3. (3) 材料三中,“认为邓小平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请你联系所学知识,列举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4. (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米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50年侵略朝鲜的“联合国军”以哪国军队为主  (  )
A . 日本 B . 英国 C . 美国 D . 德国
下表说明了(    )

1980年

举办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大连、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

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开放部分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A . 对外开放领域扩大 B . 外交事业蓬勃发展 C . 海峡两岸交往频繁 D . 社会生活变迁改善
李乐同学用歌谣形式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其中错误的是(    )
A . 鞍山轧钢开红花 B . 青藏铁路到屋脊 C . 解放汽车跑中华 D . 喷气飞机沈阳产
艰辛的探索

材料: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请问:

  1. (1) 哪次会议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 (2) 在探索过程中在经济上出现的重大失误是什么?
  3. (3) 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4. (4) 列举3位探索过程中涌现的模范人物?
诗词、歌谣往往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下面诗词、歌谣见证了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B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 安徽风阳小岗村,创出致富路一条
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1949年《共同纲领》 B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下图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我的祖国
电影《上甘岭》插曲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A . 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 . 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 . 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 . 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 . 浦东 B . 海南 C . 厦门 D .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