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生物: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生物试题

“一江清水,一岸葱茏”,污染防治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下图为某水体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O2表示氧气、CO2表示二氧化碳,A,B,C,D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部分,①一⑤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作答:

  1. (1) 图中的(填字母)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物部分,它直接决定了流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少。
  2. (2)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以的形式循环。
  3. (3) 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图中能通过该生理过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物有   (填字母)。
  4. (4) 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请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两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 神经元 B . 反射 C . 反射弧 D . 神经中枢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潮虫、蚯蚓以及各种树木花草.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 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B . 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 . 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 都能生长繁殖
宜昌市通过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绿化面积更大,空气更清新,景色更美。这体现了生物(  )
A . 能适应环境 B . 能影响环境 C . 能生长 D . 能呼吸
为了探究水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鱼缸

A缸

B缸

C缸

D缸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不放金鱼藻

放入同样数量的金鱼藻

分别放入10条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喂养等量相同的饲料

用透明玻璃盖密封鱼缸,置于光照下

小鱼平均存活时间:D缸>B缸>C缸>A缸

  1. (1) 步骤③中放入10条小鱼而不是1条,目的是。 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是为了
  2. (2) 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应选用C缸和缸作对照。
  3. (3) 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外,还有
  4. (4) D缸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5. (5) 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D缸的小鱼先死亡,请说明理由。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代表(  )
A . 外面冷 B . 饿了 C . 不适应外面的环境 D . 第一次呼吸
下图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相关结构,请分析并回答:

  1. (1) A能萌发,说明其满足一定的内部条件是

  2. (2) B的主要部分是 和 。

  3. (3) C中的 是裸子植物所没有的,它是由的 发育来的。

  4. (4) D在发育成C之前一般必须经过 和 两个重要的过程,且具有独特的 现象。

  5. (5) 卵细胞是在图D的什么结构中产生的?(    )

    A . 子房 B . 雌蕊 C . 胚珠 D . 花粉粒
泌尿系统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 膀胱 B . 输尿管 C . 肾脏 D . 尿道
膝跳反射中枢位于(   )内.
A . 大脑皮层 B . 脊髓灰质 C . 小脑 D . 脊髓白质
被子植物开花后要传粉,传粉的方式分为传粉和传粉两种类型,后一种传粉方式主要需要风和作传粉媒介.传粉完成以后,胚珠里面的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过程称为受精.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观察到一条血管内的红细胞“排队通过”,这条血管是(  )


A . 静脉 B . 动脉 C . 毛细血管 D . 不能确定
种子萌发不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A . 适宜的温度 B . 充足的空气 C . ﹣定的水分 D . 阳光
目前, 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每项科学决策都基于真实的数据,比如每天向社会及时公布的新增患者数量、累计患者数量、新增治愈人数、累计治愈人数等。采集这些数据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 抽样法 B . 调查法 C . 比较法 D . 作出假设

下面分别为反射弧及膝跳反射模式图。请据此分析作答:

(1)右图中,橡皮锤叩击的准确部位应该是 (填代号)。
(2)叩击时,[①] 接受刺激产生冲动,并沿着[②]传导到脊髓的[⑤] ,其发出的“指令”通过[③] 传到[④],小腿自然弹起。
(3)若受试者有意识地收缩腿部肌肉,则膝跳反射 (“能”/“不能”)发生,这是因为膝跳反射受 控制。
(4)“吃梅生津”、“望梅止渴”、“话梅止渴”中,与膝跳反射同类型的是 。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受血者的病情不同有针对性的输血,对于严重贫血者所输入的血一般成分应该是(   )。

A . 红细胞 B . 血浆 C . 血小板 D . 全血
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准备了玻璃瓶、池塘水、螺蛳、小鱼、河沙,他还必须补充的是(  )
A . 金鱼藻 B . 自来水 C . 河沙 D . 锦鲤
某生物小组要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他们设置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7

3

2

0

1

0

1

2

0

1

阴暗

3

7

8

10

9

10

9

8

10

9

  1. (1) 该探究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2. (2) A装置与B装置组成实验,其中实验组是装置。
  3. (3) 在3min时,在明亮处的鼠妇是只,依据此次统计的鼠妇的数量,进而得出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4. (4) 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所用鼠妇的数量是10只外,还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时,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 每个实测地点若测三个数据,应取其平均值 B . 草坪与灌木丛相比,草坪的空气湿度较大 C . 裸地与草坪相比,裸地的空气湿度较小 D . 用来测量空气湿度的工具是干湿表
移栽茄子秧、黄瓜秧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坨,这是为了(   )
A . 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 B . 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 C . 减少水分和无机盐的流失 D . 防止秧苗不适应环境
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