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物理

一物体沿固定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物体在下滑的过程中 (        )

A . 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 . 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 . 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D . 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下列现象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
A . 图片_x0020_621400631 机翼获得升力 B . 图片_x0020_1805040300 站台上设安全线 C . 图片_x0020_829687702 吹气时两纸相吸 D . 图片_x0020_1353102224 活塞式抽水机
如图中表示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的(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楚人“刻舟求剑”,剑落水底,船已远去,结果令不懂科学、自以为是的楚人大失所望.以船为参照物,剑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船夫手中的船桨是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如图,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为某校校园艺术节时气球悬挂一幅竖标的情景。已知系于地面拉住标语的细绳的拉力为13.2 N,气球(含内部气体)、标语的总质量为9 kg。不计绳重,ρ空气=1.29 kg/m3 , g=10N/kg,则气球的体积为(   )

图片_x0020_100016

A . 7m3 B . 8m3 C . 9 m3 D . 10 m3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 . 不用湿布擦开关 B . 电饭锅的外壳要接地 C . 发生触电时立即切断电源 D . 湿衣服晾在室外的电线上
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36616269

A . 重敲频率高 B . 轻敲振幅大 C . 两次敲击音色不同 D . 两次敲击响度不同
在捉迷藏游戏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听到周围同学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同学的声带发生了,并通过传到他的耳朵里.而且他还能辨别出是哪位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选填乐音的特性)不同,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选填乐音的特性)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 1 s~2 s内,拉力F做的功是15 J B . 2 s~3 s内,拉力F的功率是24 W C . 0s~1 s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30 N D . 动滑轮重50 N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块平面镜上。请你画出射向凸透镜的这束光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冬天在火炉边烤火 B . 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C . 用酒精灯把烧杯中的水烧开 D . 夏天穿薄衣服凉快
某教室长7.65 m,宽4.6m,高3.5m,这间教室可装空气   kg.(ρ空气=1.3 kg/m3

如图所示,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  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的是(   )

A . 惯性的大小 B . 运动的方向 C . 受到重力的大小 D . 受到力的个数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2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_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3)(2)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小李用如图22所示的滑轮组把90Kg的物体提升3m,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400N,不考虑绳重及摩擦(g=10N/Kg),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动滑轮的重力

小华、小明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所用实验器材有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和支架等.他们分别在已调水平平衡的杠杆上施加动力F1、阻力F2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华、小明的操作情况分别如图(a)、(b)所示,表一、表二为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一 小华同学

实验

序号       F1

(牛)    l1

(厘米)       F2

(牛)    l2

(厘米)

1          1          8          8          1

2          3          6          6          3

3          2          8          8          2

表二 小明同学

实验

序号       F1

(牛)    l1

(厘米)       F2

(牛)    l2

(厘米)

4          1          8          4          2

5          2          8          4          4

6          4          5          2          1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华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请判断:小华的结论是错误的(选填正确错误),依据是:        

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3)得出上述杠杆平衡的条件后,小华也欲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但跟小明的操作不同的是,他准备将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作用在杠杆上的A点,而钩码的位置不变,如图25c)所示.

请判断:他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选填不能).如果杠杆能平衡,写出需满足的条件              ;如果杠杆不能平衡,写出判断的理由             

如图中已知R1=R2=……=Rn=Rn+1=……=Rm=Rm+1=R/2R=40欧,电源电压60伏.流过Rn的电流大小是           

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先            

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晓燕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75m/s      C6.25m/s      D7.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