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法治:

初中 社会法治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④②③① D . ③②①④
某国有企业日产医用防护服4.4万套,约占中国日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生产医用防护服的“超级工厂”。此“超级工厂”所代表的经济形式( )

①其生产资料归企业劳动者所有

②其经济性质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④有利于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国家安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下面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扩展”这专题重要知识点的提炼有误的一项是

选项

国别

重点人物、事件

意义或结果

A

日本

大化政新、天皇、明治维新

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

法国

“启蒙运动”、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拿破仑、《民法典》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拿破仑大军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

C

美国

林肯、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维护了国家统一,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D

英国

议会重新召开、克伦威尔、"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A . A B . B C . C D . D
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
A .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B .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C . 在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D .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中国命运和世界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动的爆发】

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会议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议。同年5月4日,北京各校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高呼“还我青岛”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了。

【艰难的迁徙】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故宫文物经历了艰难的几段迁徙历程。如下图所示:

【胜利的喜悦】

1943年的开罗会议是中国近代以来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巨头会议”,大国地位由此得到确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得到宣示。会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

  1. (1) 材料反映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 (2) 任选其中的两次迁徙,分析其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在开罗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就。分析引起我国外交形象改变的主

    要原因。

2020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报,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   , 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     )           
A . 第一位、2万美元 B . 第二位、1万美元 C . 第一位、1万美元 D . 第二位、2万美元
国家禁毒办与某集团合作开发“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此举有利于青少年(    )

①珍爱自己生命

②遵守社会规则

③加强自我保护

④杜绝违法犯罪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法治中国,一直在路上。2019年3月,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审议的基础上,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外商投资法》的通过反映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划线部分的观点。
  3. (3) 上述材料对于建设法治中国有何启示?
2015年5月,我国正式公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迈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①大规模引进制造业人才                        ②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③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质量意识            ④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A . ①②⑧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歌曲往往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欣赏下列经典歌曲,回答问题:

歌曲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哪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松花江上》

歌曲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大刀流行曲》

歌曲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 (1) 歌曲中“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那可爱的家乡”?
  2. (2) 歌曲二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此事件后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使二十九军不再是“孤军”?
  3. (3) 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4. (4) 经典总是令人回味,说说这些经典歌曲传唱至今具有怎样的意义?
下图是某同学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由此可知,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应是(   ) 

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明治维新 D . 大化改新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和“数字中国”等词语,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选择。这表明(    )
A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唯一动力 B . 我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C . 国家用创新之手激活改革引擎 D . 创新是当今所有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2019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周年华诞。(    )
A . 60 B . 70 C . 80 D . 9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我国古代一项政策时,搜集到下列资料,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


表现

秦始皇在朝廷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采用郡县制

汉武帝推行“刺史制度”,监督各地官员

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影响

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A . 民族关系 B . 中央集权 C . 社会风貌 D . 闭关锁国
先进中国人在近代化的探索中,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对这些道路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走英国、日本式道路遭到失败

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③俄国式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④中国式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分析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图一,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典型成果?标志人类进入怎样的时代?
  2. (2) 判断图二漫画创制的大致年代,并简要说明理由。
  3. (3) 试说明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二所描绘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一叶红舟,一方圣地。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为什么说嘉兴南湖是“一方圣地”?
  2. (2) 一叶红舟,一路航程。用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
  3. (3) 一叶红舟,一个使命。从烟雨红船到巍巍巨轮,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请根据相关链接,说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在哪些方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链接】浙江省过去一年来,鼓励就业创新,一个也不能掉队,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以“最多跑一次”推动政府创新服务机制,方便老百姓办事;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攻坚克难,推进环境整治,治水治气、治城治乡、治土治山,改善居住环境。

读下图,完成问题。

  1. (1) 美丽山水电站位于里约热内卢的(    )
    A . 东北方 B . 西北方 C . 东南方 D . 西南方
  2. (2) 美丽山输电工程沿线地区(    )
    A . 气候寒冷 B . 地势北高南低 C . 河流稀少 D . 地形种类多样
  3. (3) 建设美丽山输电工程,旨在(    )

    ①推动能源的跨国输送

    ②积极应用可再生资源

    ③促进亚马孙河流域开发

    ④满足沿海地区工业需求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实施的哪些战略?
  2. (2) 有人认为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不再需要科技创新了。你是否赞同这个想法,为什么?
  3. (3) 为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学生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