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法治:

初中 社会法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及战后格局演变历程(部分)

材料二:中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

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二战中的哪次会议对这一格局产生

    深远影响?

  2. (2) 材料二中“中国参与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你是如何

    理解的?

  3. (3) 苏联的解体,有人认为是历史的终结,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

    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请结合史实批驳这一观点。

关于下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两地所在的经线长度不相等 B . ①地所在的纬线长度比②地所在的纬线长度长 C . ③地所处10°S,180°E D . ④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向
人民网:“逮癞蛤蟆也犯法?”浙江淳安农民陈某被警方抓获时,一脸懵圈。在他看来,这是“小事一桩”,警方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办案民警说,癞蛤蟆属于“三有动物”,受法律保护。所谓“三有动物”,是指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对于“三有动物”,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私自捕捉1只(条)就违法,捕捉20只(条)以上就构成犯罪,捕捉50只(条)以上就属于重大刑事案件。癞蛤蟆属于“三有动物”,受到法律的保护,这说明(    )

A . 生命是地球上最独特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 B . 生命即顽强也脆弱,我们应该关爱生命 C . 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尊重生命 D . 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我们应该保护生命
同样的辛丑年,不一样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1 的辛丑年】

【1961 的辛丑年】

1959—1961 年是“三年困难时期”。以 1952 年以来的 5 年平均的人均口粮和减产常例

计算,这三年每年减产粮食达 838 万吨,减产幅度达 15%,大约空缺了 2800 万人口口粮。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统计,这三年人口非自然死亡超过 1000 万人。

——摘自百度百科

【2021 的辛丑年】

注:2021 年 3 月,中美高层举行战略对话。中方代表强调:“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与中国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

——摘自《中外历史刚要》(上)

  1. (1) 根据图文,说说材料中加点内容对中国的危害。
  2. (2) 写出与“三年困难时期”紧密相关的两大历史事件。为扭转困难局面,中共中央

    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3. (3) 根据相关链接,说明中方代表理直气壮、有理有力有节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底气来自哪里。
  4. (4) 同样的辛丑年,不一样的中国。综合上述材料说出你最深的感悟。
嘉兴马桥有条红旗路。它孕育了全国最大的经编特色产业带,产品远销海内外。某日,一队满载经编产品的车辆正从马桥沿图所示公路向乍浦港进发,判断其行进的大致方向是(    )

A . 东南→东北→西北→东→东北 B . 南→东→东北→东南→东 C . 东南→北→东北→东南→东北 D . 南→东→西北→东北→东

湖州,是唯一以太湖命名的城市。她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州的环境也面临的极大的挑战。只有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目前,全市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五水治水”的事业中,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湖滨大城市而努力。

       五水共治

  1. (1) “五水共治”反映的是什么问题?请从自然环境重要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要解决此问题。

  2. (2) 据图可知,“五水共治”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请分析“五水共治”与“建设现代化生态湖滨大城市”有何关系?

  3. (3) 为此我们应实施什么战略?作为青少年如何来积极参与“五水共治”。

小明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道:我的自控力很差,很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是感觉自己无能为力。下列建议适合小明的是(  )

①尝试不做某些事情,比如不乱发脾气  

②随心所欲,开心就行

③通过运动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力  

④加强自我监督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由此,庄严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段话引自(   )
A . 《独立宣言》 B . 《权利法案》 C . 《人民宪章》 D . 《共产党宣言》
嘉兴的三十多位老师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支教。在师生都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学校里,他们认真教书育人,还积极做好帮教、扶贫等事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    )
A . 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已经改变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坚持中完善 C . 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 D .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正在推进
读图4,回答问题。

  1. (1)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图示省份主要属于其中哪一地区?

  2. (2) 结合图和相关地理知识,从影响气候因素角度,说明图中A市四季温暖如春的原因。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纵观世界历史,似乎可以认为,过去一万年,人类经历的两次最大变革,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前者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则开创了过去两个世纪的现代全球文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950年版)

材料三: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一方面,造成日本

近10万房屋被毁,20多万平民伤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日本投降。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发明分别指什么?

  2. (2) “过去两个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请问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各是什么?请你说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什么时候?

  3. (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2016年逢丙申年,民间俗称猴年。产于四川、云南、责州等省的金丝猴是中国的特产动物,是和大熊猫齐名的国宝。据此回答小题。
  1. (1) 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金丝猴分别被称为(    )
    A . 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 B . 川金丝猴、蒙金丝猴、滇金丝猴 C . 川金丝猴、黔金丝猴、甘金丝猴 D . 川金丝猴、赣金丝猴、湘金丝猴
  2. (2) 作为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四川省(    )

    ①与重庆、陕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诸省交界

    ②是多民族聚居地,境内主要有藏、葬、羌、蒙各族分布

    ③中东部为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

    ④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有长江、黄河等河流流经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 (3)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地图的比例尺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①世界政区图     ②成都市交通图       ③中国地形图       ④四川省旅游图

    A . ①③④② B . ②④③① C . ①④③② D . ①③②④
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发表。其中民营企业数量为426家,国有企业数量为74家。习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这说明(    )
A . 民营经济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 .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C . 国家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中心工作 D . 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政治革新和文化启蒙的开展,“送字下乡” (向民众普及文化)逐渐成为知识精英的一种共识。与这一共识形成有关的历史事件及举措是(   )
A . 洋务运动一一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B . 新文化运动——开展文学革命 C . 戊成变法一一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D . 五四运动一一大学生游行示威
上海、桂林、凉山、哈尔滨四地分别以“光、水、火、冰”为创意源点,成为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下列对其人选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

A .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集时尚和科技为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 B . 广西桂林地处黄土高原,这里因水土流失严重而引发人们关注 C . 四川凉山因独特的民族风情——傣族的火把节备受欢迎 D . 哈尔滨纬度高,属于寒带气候,终年积雪,被称为“冰城"
小亮围绕某一历史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了以下资料:“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运输机械的革命”、“互联网与虚拟生活”、“科学与人类的未来”。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 蒸汽时代的开始 B . 电气时代的变迁 C . 信息时代的来临 D . 科技发展的历程
嘉兴子城是嘉兴历代府衙的所在地。据考证,子城始建于公元231年。嘉兴子城历史的开端是在(      )。
A . 东汉时期 B . 西晋时期 C . 三国时期 D . 南北朝时期
1872年英国人在日本修建首条铁路,明治天皇亲自参加通车庆典,国人纷纷观瞻。1881年,清朝官员却禁止使用机车,改用骡马拖车,原因是担心新修建的唐胥铁路惊扰皇陵。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
A .   技术变革未能撼动顽固的封建势力 B . 君主立宪制不适宜社会形势的发展 C . 未能成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 未能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