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地理

 2022年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张家口赛区具备冬季平均气温约为-10℃,雪期较长等环境条件,初步形成冰雪装备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延庆赛区是生态涵养发展区,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长城等多个风光独特的旅游资源;北京赛区的鸟巢、冰立方、新建国家速滑馆和首钢滑雪大跳台等是冬奥核心区域。下图是北京冬奥赛区分布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有关三大赛区描述正确的是(   )
    A . 拥有相同的范围和环境 B . 都具有相似项目的场馆 C . 各区间有明确自然界线 D . 有因地制宜办奥运条件
  2. (2) 位于北京首钢工业园区内的滑雪大跳台建设,体现该园区产业(   )
    A . 发展的巨大成就 B . 技术的完美应用 C . 结构的转型升级 D . 建筑的完整补充
  3. (3) 北京、张家口两地联动大力推动冬奥+产业高速发展。有利于(   )

    ①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②利于区域经济的竞争发展

    ③助力完成脱贫攻坚 ④彻底解决区域劳动力就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下图是“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2. (2) 属于地球内部的圈层是(    )
    A . 生物圈 B . 水圈 C . 岩石圈 D . 大气圈
  3. (3)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 .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图为两支洋流经过海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乙分别代表(  )
    A . 暖流、寒流 B . 寒流、寒流 C . 寒流、暖流 D . 暖流、暖流
  2. (2) 乙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A . 降温减湿 B . 增温增湿 C . 降温增湿 D . 增温减湿
  3. (3) 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阻碍全球热量交换 B . 对航运安全无影响 C . 不利于各种鱼类汇集 D . 扩大海洋污染面积
高速铁路是指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到2015年底,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1)

    受高铁影响未来的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发展成为(    )

    A . A B . B C . C D . D
  2. (2) 高铁的开通最先影响到一个城市的(    )

    A . 城市等级 B . 服务范围 C . 功能分区 D . 行政范围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 . 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 . ③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 D . ③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京(N)至香港(M)一线500百帕等压面情况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图中海平面的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   )
    A . 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B . 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C . 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D . 昆明、长沙、上海、青岛
岩石圈是指(  )

A . 地壳 B .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 . 软流层以下的部分 D . 地壳和软流层
    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颗和第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部署完成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不属于(  )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2. (2) 北斗导航卫星(  )
    A . 在轨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B . 定位以后围绕月球运动 C . 发射和运行时可能受到极光的影响 D . 发射起飞后就成为天体

下图为高速公路新城城站关系对比图、机场新城(空港新城或航空新城)城站关系对比图、高铁新城城站关系对比图、一般铁路枢纽新城城站关系对比图(虚线圈表示城区范围,灰色深浅表示城市功能差异较大)。读图,四幅图中为高铁新城城站关系对比图的是(    )

A . 甲图 B . 乙图 C . 丙图 D . 丁图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央正式宣布将把海南岛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若海南建成自由贸易港,按照海南全岛3.5万平方千米的范围来算,将远超1000平方千米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千米的迪拜,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海南岛将被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的优势不包括(   )
    A . 国家政策支持 B . 地理位置优越 C . 海南经济发达 D . 海南岛面积较大
  2. (2) “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海南的意义是(   )
    A . 提升国内知名度和美誉度 B .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C . 推动金融业快速稳定发展 D . 促进各类资源合理开发

下图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沿海有N DW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沙质海岸,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读后完成1617题。

16.该区域规划中正确的是 (  )

A. 规划拟在W城市布局大型区域电厂和焦化厂

B. 规划拟在W城市进口铁矿石,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

C. N城拟建为盐化工基地                 

D. F处建污水处理厂

17.该市道路规划不合理的是 (  )

A. 拟分别从Z城、 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连接  

B. 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

C. D城可建深水码头                    

D. D城与W城之间拟建高等级公路

下图为我国沙漠化土地及沙漠化快的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下表为①地区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在图中画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8.7

-3.2

6.0

14.2

19.3

23.1

24.8

23.6

17.9

9.6

0.8

-6.5

降水(mm

5.7

7.5

8.0

17.5

19.7

19.0

20.6

18.3

13.2

17.4

14.7

9.1

   2)图中①地区降水稀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从人为原因分析,②地区荒漠化速度快的原因是什么?

   4)②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原因是什么?

   5)要遏制这一地区的荒漠化进程,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我国华山的成因是                                                    

A.向斜山      B. 背斜山       C. 断块山     D.火山

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的有(       )

A.安徽黄山  B.傣族泼水节     C.桂林山水     D.青海的青海湖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1110日报道,有多位权威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年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设这一推断成立,据此完成2425题。

24.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

A.水稻的种植范围缩小          B.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

C.北美10 ℃等温线北移     D.南海鱼种大量出现在黄海

25.在未来二三十年中,人类最不可能面临的挑战是 (  )

A.能源资源更加短缺                  B.海平面加速上升

C.农作物因生长期缩短而大面积减产    D.中高纬度地区航运条件恶化

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秋多,北方多               B.冬春多,东部少

C.夏秋多,南方少                    D.冬春少,西部少

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5-17题。

15.与甲乙两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形成无关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劳动力充足     C.粮食需求量大      D.耕地比重大

16.下列关于甲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低缓的唯一原因是地壳运动长期不活跃

B.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的移动有关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D.所在国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的重要产地

17.关于乙地形区的地形地势特征,不正确的是

A.地势起伏大  B.地势南高北低   C.山河相间    D.以高山峡谷为主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14.中国和英国分别处于图中的时段是(   

APN           BNP           CMN           DPM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①中,甲地近地面气压          (高于或低于)其高空气压;甲地气压         (高于或低于)乙地气压;甲处和丙处相比较,温度高的是         处。(3分)

2)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2分)

3)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1分)

4)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1分)

(5)丙处近地面的温度           (大于或小于)高空,原因是                       

3分)

冬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