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地理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形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其基础是      ( )

A . 热量 B . 水分 C . 土壤 D . 植被
原始人类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 . 古生代 B . 新生代第四纪 C . 中生代 D . 新生代第三纪
上海城郊农民在自家地上搭起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 . 光照条件 B . 水分条件 C . 土壤条件 D . 热量条件
我国领海宽度(    )

A . 6海里 B . 12海里 C . 24海里 D . 200海里
下图为我国农牧过渡带及其可能变化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 (1) 描述图中原农牧过渡带的分布特征。
  2. (2) 对比可能变动带与原农牧过渡带的位置变化并分析原因。
  3. (3) 近些年来,实际农牧过渡带向北移动,说明原因并简述因此带来的问题。
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

A . 日本 B . 加拿大 C . 德国 D . 科威特
读碳元素的地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目前,图中导致全球气侯变暖的环节主要是(    )
    A . 甲和乙 B . 乙和丁 C . 丙和丁 D . 甲和丙
  2. (2) 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碳含量的合理措施是(    )

    ①全面关停高耗能的企业

    ②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

    ③扩大城市水域面积

    ④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读下列所示1,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1) 图示可以反映在该区域(    )
    A . 纬度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因 B . 表现出明显的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 地形地势对该地自然特征影响大 D . 河流运输优势促进人口集聚
  2. (2)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青海湖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是(    )
    A . 盐化工 B . 煤炭开采 C . 农产品加工 D . 高新科技
 2016年11月7日至2021年11月7日,我国共发生四级以上地震797次,其中4.0~4.9级644次,5.0~5.9级129次,6.0~6.9级22次,7.0级以上2次。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是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的7.4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B .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C . 震源越深,对地表的破坏越大 D . 震级相同的点连接形成等震线
  2. (2) 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乘坐电梯快速逃至户外 B . 上课时迅速钻人课桌下 C . 在家时躲人空间小的卫生间 D . 在室外应避开广告牌
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图中①至⑤点 ,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2. (2) 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 (3) 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当地吹(海风、陆风)。
  4. (4) 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则A、B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2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了6小时后,抵达乙地(60°N,60°E)。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飞机从甲到乙的飞行过程中,飞行的航线(   )
    A . 一直不变 B .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C . 先向北后向南 D .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2. (2) 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
    A . 6小时 B . 9小时 C . 12小时 D . 15小时

(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天气系统中,处于相同位置的点是(   )   

A . ①和 B . ②和a C . ③和c D . ④和a
广西阳朔喀斯特地貌的陡峭岩壁因为多变的角度和丰富的造型成为国内最聚人气的攀岩胜地,岩壁上攀岩者赖以攀爬的凸点、坑洞、裂隙的成因为(    )
A . 风化和侵蚀 B . 沉积和侵蚀 C . 风化和沉积 D . 侵蚀和搬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单位:kg/m2)。

  1. (1) 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 (2) 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
  3. (3) 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

下面示意图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 (1) 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2. (2)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3. (3) 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

  4. (4) 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

    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    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

如图12,黄河中游沿岸某城市附近河段河流水质(河水工业污染物浓度及含沙量)季节变化明显。据此回答:(5)

(1)简述AB两曲线的含义。(2)

(2)分析说明该河段河水工业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的原因。(3)

江苏省某市( 34°N,117°E)长跑比赛于北京时间某日11:30鸣枪开赛。下图中,图甲为某运动员比赛中经过图乙中某点时的即时素描图,当该运动员到达该点时,其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当运动员身影如图所示时,运动员位于图乙中的(

A B C D

2 此时比赛已进行约(

A 12分钟 B 18分钟 C 30分钟 D 42分钟

3 该运动会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A 12月20日 B 5月8日 C 8月8日 D 11月8日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农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图甲为南非地形地势图,图乙为南非耕地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对南非的地理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受东北风影响,东北部降水量多于西部           B. AB两处渔场的成因不同

C. 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               D. A海域多雾

12.关于甲地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经济作物是可可、香蕉等热带作物  B.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大麦等冬季谷物

C.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D. 乳畜业较为发达

右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2.图中P处以南海岸线曲折适宜建港,但目前少大港。其原因可能是

A.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B.资源贫乏,环境人口容量小

C.山脉直逼西海岸,经济腹地小       D.纬度较高,封冻期长

在下面减灾系统工程框图中的空框内填上序号①~⑥代表的相应内容,并回答问题。    

①防灾 ②监测 ③救灾 ④立法与教育 ⑤预报 ⑥保险与援助

(1)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减灾防灾的核心是________

(3)为什么说减灾防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列举5项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