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又是革命的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
①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
③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推动时代的前进步伐
④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①全民的民主
②最广泛的民主
③最真实的民主
④最管用的民主
①人们的科学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主体生命的世代延续为认识的无限发展提供了可能
③新的认识工具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真理总是在人们的科学实验活动中不断超越自身
①复原并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②坚持了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用科学技术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①居民消费结构随经济发展明显改善
②经济增速总体放缓但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③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④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双双陷入停滞
①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②提高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③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
④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强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扩大服务业开放;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这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运用哲学知识,根据材料,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合理性(10分)
(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A.文化创新 B.文化继承 C.文化交流 D.文化积累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早在1981年8月,美军正式修订自由航行规则后,就闯入利比亚锡德拉湾。1988年2月,美国海军第六舰队闯入苏联海军黑海舰队塞瓦斯托波尔基地以南7海里的海域侦察,如今,美国又以“自由航行”为由,多次侵入中国南海地区。美国的上述行为说明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还任重道远
③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某政协委员关于“国家应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高度重视和采纳。该政协委员的做法属于
A.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 B.参加国家政权
C.行使依法决策的权力 D.管理国家事务
现在的农艺师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