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C.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 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
下列关于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目前已知所有的酶,均含有N元素
B. 血浆内的K+含量低于红细胞内,K+的功能之一是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C. A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D.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
B.调节pH值,使各组中的pH值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
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
D.在相同的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
9.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通过一定过程,转入到受体细胞,经过受体细胞的分裂,使目的基因的遗传信息扩大,再进行表达,从而培养成工程生物或生产基因产品的技术。你认为不支持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论有( )
A.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B.不同基因可独立表达
C.不同基因表达互相影响
D.DNA作为遗传物质能够严格地自我复制
植物的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
①萘乙酸 ②生长素 ③2,4-D ④细胞分裂素 ⑤乙烯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量
B.所用豆腐的含水量大约12%
C.加盐腌制的目的只是调味
D.发酵时间不影响腐乳的品质
人成熟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 遗传因素的影响
C.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D. 核、质的相互影响
甲、乙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B.细胞内外各种类型受体其结构都具有特异性,图乙中雄激素能被定向运送到靶细胞处
C.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
D.雄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只作用于⑤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攻击人体对过程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
果蝇的精子内有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初级精母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四分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 A. | 2、2、4 | B. | 4、4、16 | C. | 4、4、8 | D. | 8、8、16 |
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实验时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溶液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的作用是
A.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D.为蛙的持续心跳提供能量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该物质对RNA复制的影响不大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后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分子上
C、一个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分子 D、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选项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 )。
A.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
D.禁止捕杀任何野生动物;
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的内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
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脱氧核苷酸
D.核糖核苷酸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研究的突破得益于发现了一株异常水稻,经鉴定为雄性不育植株,此株水稻性状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A.生理变异 B.遗传变异 C.形态变异 D.性状分离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M,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N,则该城市妇女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分别为()
A.大于M、大于N B. 小于M、大于N C. 小于M、小于N D. 大于M、小于N
若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的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B.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C.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手段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紫外线照射
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