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包头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1923年京包铁路通车,包头商业曾急剧发展。1926年后,多方军队驻防包头,军饷皆由地方支出。之后连遭荒旱,引发的鼠疫造成4000余人死亡。农牧凋敝,商业陷入长期萧条。1937年后,包头与西北各省商路基本断绝,人口由上一年的119614人剧减到65215人。建国初期的包头是一个以皮毛、粮食交易等商贸活动为主的城市。
——摘编自《近代历史发展背景下的包头城市职能演变研究》等
材料二:包头地区拥有白云鄂博铁矿,煤、石灰石、萤石、耐火黏土等辅助原料也应有尽有。1955年集二铁路建成,苏联通过它向包钢运输了大批建设所需的设备。包钢是建国初期“156项工程”项目之一,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干部、工人、转业军人、学生和技术人员怀着建设新中国、支援边疆建设的热情来到包头,成为草原钢城的创业者。在土地征用和资源勘探等问题上,政府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感情,各厂矿还注重对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培养。1959年10月16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结束了内蒙古地区“寸铁不产”的历史。包钢和鞍钢、武钢一起成为我国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
——摘编自《“一五”计划与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前包头经济的发展状况。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包头草原钢城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 经济状况:包头是连接游牧和农耕经济的重要区域,因交通条件的改善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商业快速发展,后来受地方政治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农牧业萧条、商路断绝、人口锐减的局面。
原因:国家民族独立成为其发展的前提;一五计划将其列入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包头周围自然资源丰富;便于得到苏联直接的帮助;党和政府集中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的全力支援;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等。 影响:改变了中国钢铁工业布局,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改变了地区的经济结构,加快包头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内蒙古的经济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