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创新制度固统一】 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都会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管理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教材解读 材料四: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1) 材料一反映了秦朝的哪一制度?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建立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3) 材料三体现了宋朝哪一政策的弊端?宋朝科技文化成就突出与该政策的推行有何内在联系? (4)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奉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答案: 郡县制。 进士科的创立;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或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制做官);竞争公平性、客观性;对读书人有激励作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 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政策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使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