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9月,德第6集团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在城区,曾任驻华武官的苏第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将军根据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巷战经验,决定在斯大林格勒因地制宜予以运用。他琢磨出一套轻便灵活的强击队战术,然后将部队分散到每一个街区,每一座楼房,每一个楼层,甚至每一个房间里,为“一块砖一寸土而激战”。巷战期间,苏军还通过渗透行动和发动夜袭战频繁偷袭、增援、调动,占据战场主动性。德军空地步坦火炮的立体化协同作战优势逐渐丧失,只能依靠步兵与顽强固守的苏军进行武器装备对称、以逐巷逐楼反复争夺为特征的城市作战。德国将军保卢斯所率领的第6集团军精锐,就这样被巷战绊住了腿脚,最终走向覆灭。此战为后来的城市防御作战,在扬地利之长、避实力之短,开展不对称作战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 答案: 特点:德军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区(遭遇战);作战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市区进行逐巷逐楼反复争夺的巷战;苏军因地制宜实施轻便灵活的战术;渗透战术和发动夜袭战;战争惨烈,城市破坏性大,军民伤亡大;以拉锯战形式为主;双方寸土必争,苏军取得最后胜利。 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为二战期间和战后其他城市的巷战提供借鉴经验。
历史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