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宋代社会流动”这一活动主题,搜集了如下材料,并得出了结论。   材料一:唐人所著的《登科记》,记录了以进士科为主的及第者名录。清人徐松在此基础上进行考证,编撰了《登科记考》一书。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依据新出土的资料,对此进行了考证、增补,在其进士及第者之中,可以确定其家庭出身的有1085人。其家庭出身比例如图7所示:     材料二:宋代部分谣谚                        谣谚     类别     引文     富儿更替做     经济谣    袁采《袁氏世范》:兼并之家见有产之家子弟昏愚不肖,及有缓急,多是将钱强以借与…并息为本,别更生息,又诱勒其将田产折还。法禁虽严,多是幸免。惟天网不漏,谚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酬报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科举谣    汪洙《神童诗》: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一时同榜用三人     政治谣    洪迈《容斋续笔》:本朝韩康公、王岐公、王荆公亦同年联名,熙宁间,康公、荆公为相,歧公参政,故有“一时同榜用三人”之语,颇类此云。    只重衣衫不重人     社会谣    普济《五灯会元》: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结论:宋代社会日趋平民化。  (1) 从研究宋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答案: 材料一属于史学研究成果,建立在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其客观性和真实性较高,为研究宋代社会阶层变化提供比较的视角。材料二属于民间流传的谣谚,对多方面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具有主观性。 兴趣小组的合理。政治上,宋代重文轻武,重视科举,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跻身官僚统治阶层。经济上,宋代实行比较宽松的商业政策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思想观念上,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在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方面,官府对百姓的限制更为松弛。上述史实表明宋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推动社会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