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两宋韵千古,雅俗竞风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得到选拨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住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美]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史料三则 史料1: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史料2:南宋持罗盘陶俑 史料3:吴钩《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材料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的词描绘了宋朝大都市的繁华景象。 (1) 根据历史背景判断材料中的平民最有可能以何种方式实现“社会地位升迁”。 (2) 请指出材料二图文史料的表现形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经济状况。 (3)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美国学者墨菲认为“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任选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通过科举考试。 史料1、2是实物资料,史料3是文献资料。宋朝海外贸易繁荣。 客题要点:宋朝政治上相对稳定,文人地位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科技发明﹑运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文化昌盛;世俗生活丰富多彩等。 若选择汤因比观点,答题侧重社会生活;若选择墨菲观点,答题需突出宋朝的自信和创造力。
社会法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