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俄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材料二 1632年,俄籍荷兰人维纽斯经沙皇特许而建立的土拉水力炼铁场,是俄国最早的手工工场,随后,在莫斯科、土拉等地兴建了铸铜、玻璃、造纸、制革等手工工场。材料三 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商人的势力和社会地位日益增强和提高。他们不仅经营国内外贸易,而且为沙皇政府代理财物,包收捐税,承包工程,供应军需,充当殖民活动的先锋。但在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农奴制不断强化的条件下,工商业的发展仍很缓慢。材料四 18世纪中期,俄国的手工工场大有增加,俄国的贵族开始建立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中广泛使用农奴劳动。——以上材料均引自《世界近代史资料选》 (1) 根据材料分析俄国17—18世纪的社会性质。 (2) 从材料二看,17世纪俄国社会生产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俄国商人的社会地位。 (4) 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结合材料如何理解别尔嘉耶夫的这句话? (5)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手工工场大有增加”的原因。 (6) 当时俄国的手工工场与西欧的手工工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答案: 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手工工场的出现。 商人不仅经营国内外贸易,而且为沙皇政府代理财物,包收捐税,承包工程,供应军需,充当殖民活动的先锋,这说明商人和贵族一样,是俄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 彼得大帝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其落后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因为彼得一世改革鼓励兴办企业。 俄国手工工场的劳动者大多是农奴,西欧手工工场使用的是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