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方阳光 王鼎钧 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围成天井,住在里面的人也因此牺牲了充足的阳光。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幸而中午的阳光像装在簸箕里,越过南房,倾泻下来,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 我永远能够清清楚楚看见,那一方阳光铺在我家门口,像一块发亮的地毯。然后,我看见一只用麦秆编成、四周裹着棉布的坐墩,摆在阳光里。然后,一双谨慎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停在墩旁,脚边同时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生着褐色虎纹的程猫,喵呜一声,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和粉红色的剪纸。那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在那一方阳光里,我的工作是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如果我念了别字,她会纠正,如果出现生字——母亲说,一个生字是一只拦路虎,她会停下针线,帮我把老虎打死。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情节,而是使我多陪伴她。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总要抱怨她的脚病。 她的脚是冻伤的。当年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不见阳光,两只脚永远冰冷,用手指按一下,你会看见一个坑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的疼痛。 母亲年年脚痛依然。尽管在那一方阳光里,暖流洋溢,母亲仍然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当刺绣刺破手指的时候,她有这样的表情。母亲常常刺破手指。据说,刺绣的时候心烦意乱,容易把绣花针扎进指尖的软肉里。 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才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只有左足感到了温暖舒适,相形之下,右足就特别难过。母亲咬牙的时候,没有声音,只是身体轻轻震动一下。这时,我和猫都仰起脸来看她,端详她平静的面容上几条不平静的皱纹。 我忽然得到一个灵感:“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换个方向,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 母亲摇摇头。 我站起来,推她的肩,妈低头含笑,一直说不要。座终于搬到对面去了。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很显然,她希望在那令人留恋的几尺干净土里,她的孩子,她的猫,都不要分离,任发酵的阳光,酿造浓厚的情感。她享受那情感,甚于需要阳光,即使是严冬难得的煦阳。 卢沟桥的炮声使我们眩晕了一阵子。母亲的世界也测到一些震波。那年冬天,我们最后拥有那片阳光。 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讲了一个梦,对我而言,那是她最后的梦。 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站在一片昏天黑地里,不能行动。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对不设防的人,发生无情的威吓。而母亲是赤足的,几十把玻璃刀插在脚边。 我躺在母亲怀里,睡得很熟。母亲想,万一她累昏了,孩子掉下去,怎么得了?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先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就在完全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这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谢天谢地,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是一个斜坡,像是又陡又长的滑梯,长得可怕。我快速地滑下去,比飞还快,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在难以测度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地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母亲知道她的儿子绝不能和她永远一同围在一个小方框里,儿子是要长大的,长大了的儿子会失散无踪的。 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 于是,她有了混合着骄傲的哀愁。 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问:“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我没有思念过母亲,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伤感留恋的母亲。 母亲放开手凝视我: “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有删减)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写人叙事散文,本文语言浅近,但寓意深远;正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短句的大量运用,使文章富有诗意。 B . 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及情感,如母亲疼痛难忍时的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表现了母亲的坚忍和对我的爱。 C . 文章以母亲为主人公,运用追忆的笔法叙写母亲针线、听儿子读故事等平常生活片段,抒写了母子间的深情。 D . 文章末段母亲的话,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必将离开她的不舍及对儿子的期望;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2) 作者为什么要对母亲的梦进行详细的叙写? (3) 王鼎钧曾说:“人生在世需要一座房子,而妈妈只是给我们一些砖头,我们得向别处搜集建材,并决定怎样组合。”这篇散文记叙了“我”与母亲的一些生活琐事,但组合后散而不乱,这与“一方阳光”的恰当运用密不可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一方阳光”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A ①通过对“碎琉璃”梦的详细叙写,形象地展现了母亲面对的困境:感性上渴望孩子陪伴,为了保护孩子又必须要与之分离;②在对母亲困境的强调中,凸显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③这个梦象征着当时现实世界的危险,以小见大,使文章能够从小事中反映时代,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①“一方阳光”既是实写,又是作者童年记忆中精神意义上的“一方阳光”;②它是本文的中心意象,文章主要事件都与这一方阳光有关;③集中表现主旨情感:“一方阳光”象征母亲对我的爱,它陪伴我成长并给我不断成长的力量;④它是文章的标题、叙事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散而不乱。(任答三点即可)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