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与寻相①举地降,引为右一府统军,从击王世充。 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尚书殷开山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邪?”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邪?”赐金银一箧。 窦建德营板渚,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敬德起幽贱,会天下丧乱,久陷逆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 其后隐、巢计日急,敬德入白曰:“大王不先决,社稷危矣!”王曰:“我惟同气,所未忍。伺其发,而后以义讨之,如何?”敬德曰:“人情畏死,众以死奉王,此天授也。天与不取,反得其咎。大王即不听,请从此亡,不能交手蒙戮。”王曰:“寡人之谋,未可全弃,公更图之。”敬德曰:“处事有疑非智,临难不决非勇。王今自计如何?勇士八百人悉入宫控弦被甲矣,尚何辞?”计乃定。 ……隐太子死,王为皇太子,授左卫率。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注]①寻相:人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执之,猜贰已结(执:逮捕。) B . 乃翼王出(翼:遮蔽,保护。) C . 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趋:追逐。) D . 天与不取,反得其咎(咎:错误。)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尉迟敬德“勇”的一组是(  ) ①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 ②敬德请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③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 ④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 ⑤人情畏死,众以死奉王,此天授也 ⑥处事有疑非智,临难不决非勇 A . ①④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⑥ D .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人怀疑敬德会步寻相的后尘,但秦王信任敬德、善待敬德、义激敬德,体现了秦王的用人谋略和君王胸怀。 B . 隐太子送给敬德大量的财宝,但敬德在利诱面前不为所动,严词拒绝了隐太子的招延,隐太子为此非常生气。 C . 面对越来越紧急的形势,秦王不忍心同室操戈,不想先发制人,想等到隐太子发动叛乱时,再以义师征讨他。 D . 平定隐太子的叛乱以后,敬德反对进一步追究太子余党,认为这样不会使国家获得安宁。最后,从者都被宽恕。 (4) 把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邪? ②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 答案: D B B ①近来众人猜想公一定会背叛,我独自保证你没有他意,怎么这么快就回报了我呢?②如果私下应允,那么心怀二意,谋求私利抛弃忠诚,殿下要我又有何用呢?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