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两大阵营)在欧洲已成均势,但是,远东的均势却为一个重大发展——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所打破。正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摘骗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国政府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认识和判断促使其调整对华政策,但又始终受到美国国内亲蒋势力和中共对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美国全球战略出台、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麦卡锡主义既是一份警告杜鲁门政府在东亚不得再退却的最后通牒,又是一帖促使它步入军事干涉中国之路的刺激剂。——摘编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变化,分析成因。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之初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并谈谈你对二战后初期中外关系的认识。
答案: 变化:冷战的焦点从西方转移到东方。成因: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欧洲均势的形成。
因素:美国国内对国共两党的不同态度;美国全球战略;麦卡锡主义的冲击;杜鲁门主义的影响。认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决定中外关系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冷战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