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明初,朝贡贸易被作为朝廷怀柔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手段,政治色彩浓厚而经济功能较弱。由于不堪重负,明中叶以后对朝贡贸易有诸多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早在宋代和元代就有较大发展,但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民间海外贸易受到严禁。尽管如此,海上走私仍屡禁不绝。明中叶以后,民间贸易因政策放宽而得到发展,主要贸易对象从亚洲其它地区变为欧洲。明清海外贸易政策时紧时松,政策放宽时海外贸易就得到较大发展,贸易络不断扩大。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 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信《明清外贸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为了更便利地筹措海外贸易资金和降低投资风险,一些国家建立国家银行,政府充当担保人;受政府扶持和保护的民间合股公司也应运而生。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16至18世纪时,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海外贸易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答案:【答案】同:①政府在海外贸易中都发挥着主导作用;②民间海外贸易发展需求都比较大。(1分,写对一个即可得分)异:①贸易政策不同:中国推行限制海外贸易的政策(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欧洲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即重商主义经济政策);②贸易主体不同:中国海外贸易中官方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欧洲海外贸易中民间贸易比重较大;③贸易发展趋势不同: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渐趋萎缩,欧洲海外贸易不断发展。 (2) 主要原因:①政治上,明清中国封建统治日趋没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而欧洲民族国家诞生并日益发展。②经济上,明清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而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断发展;③思想上:明清中国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而欧洲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点依据材料一“朝贡贸易被作为朝廷怀柔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手段”以及材料二“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的信息从政府和海外需求回答;不同点依据材料一和二从贸易政策、贸易主体以及贸易发展趋势不同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中系社会特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以及材料二“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的信息归纳中西贸易主导权变化;第二小问依据 所学中国影响从传统经济别打破以及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其世界主导地位日益形成角度思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