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1)比较礼单一、二,分别说明中英两国的外交目的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2)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3)结合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见下图)(4)联系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 答案:【答案】(1)英国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主要是宣扬国威。说明:英国工业文明(或资本主义阶段)中国农耕文明。(或封建主义阶段)(2)侵略活动:①鸦片战后,西方国家取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特权开始打开中国市场;②第二次鸦片战后,增开通商口岸,取得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打入内地市场。(3)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出现洋务企业;民族工业。(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解析】(1)从材料的礼单上可以看到,英国的礼单上有近代工业产品,而中国的都是一些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这说明两国社会发展阶段明显不同。结合古代中国长期以来的对外政策可知,中国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依然进行着传统的朝贡贸易;英国则是为自己的工业品开拓市场和原料产地。(2)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经济活动”。在回答此问时不能只是对侵略战争的罗列,如: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应该侧重表述通过这些侵略战争,西方列强获得了哪些和经济活动有关的特权,如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取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开始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取得了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3)从材料中茶丝的出口呈现增长趋势,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不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说明中国已经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既然中国已经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当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产生了近代中国的官办企业;民族工业出现则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常考的具体表现。(4)“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对内深化改革,如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扩大开放,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