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节选)冯骥才矮男人自批判会那天被押走后,一直没放回来。此后据消息灵通的裁缝老婆说,矮男人又出了什么现行问题,进了监狱。高女人成了在押囚犯的老婆,落到了生活的最底层,自然不配住在团结大楼内那种宽敞的房间,被强迫和裁缝老婆家调换了住房。她搬到离楼十几米远孤零零的小屋去住。这倒也不错,省得经常和楼里的住户打头碰面,互相不敢搭理,都挺尴尬。但整座楼的人们都能透过窗子,看见那孤单的小屋和她孤单单的身影。不知她把孩子送到哪里去了,只是偶尔才接回家住几天.她默默过着寂寞又沉重的日子,三十多岁的人,从容貌看上去很难说她还年轻。裁缝老婆下了断语:“我看这娘儿们最多再等上一年。那矮子再不出来,她就得改嫁。要是我啊——现在就离婚改嫁,等那矮子干嘛,就是放出来,人不是人,钱也没了!”过了一年,矮男人还是没放出来,高女人依旧不声不响地生活,上班下班,走进走出,点着炉子,就提一个挺大的黄色的破草篮去买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但有一天,矮男人重新出现了。这是秋后时节,他穿得单薄,剃了短平头,人大变了样子,浑身好似小了一圈儿,皮肤也褪去了光泽和血色。他回来径直奔楼里自家的门,却被新户主、老实巴交的裁缝送到门房前。高女人蹲在门口劈木柴,一听到他的招呼,刷地站起身,直怔怔看着他。两年未见的夫妻,都给对方的明显变化惊呆了。一个枯槁,一个憔悴;一个显得更高,一个显得更矮。两人互相看了一忽儿,赶紧掉过头去,高女人扭身跑进屋去,半天没出来;他便蹲在地上拾起斧头劈木柴,直把两大筐木块都劈成细木条。仿佛他俩再面对片刻就要爆发出什么强烈而受不了的事情来。此后,他俩又是形影不离地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回家,一切如旧。大楼里的人们从他俩身上找不出任何异样,兴趣也就渐渐减少。无论有没有他俩,都与别人无关。一天早上,高女人出了什么事。只见矮男人惊慌失措从家里跑出去。不会儿,来了一辆救护车把高女人拉走。一连好些天,那门房总是没人,夜间也黑着灯。二十多天后,矮男人和一个陌生人抬一副担架回来,高女人躺在担架上,走进小门房。从此高女人便没有出屋。 矮男人照例上班,傍晚回来总是急急忙忙生上炉子,就提着草篮去买菜。这草篮就是一两年前高女人天天使用的那个。如今提在他手里便显得太大,底儿快蹭地了。转年天气回暖时,高女人出屋了。她久久没见阳光的脸,白得像刷一层粉那样难看。刚刚立起的身子左倒右歪。她右手拄一根竹棍,左胳膊弯在胸前,左腿僵直,迈步困难,一看即知,她的病是脑血栓。从这天起,矮男人每天清早和傍晚都搀扶着高女人在当院遛两圈。 他俩走得艰难缓慢。矮男人两只手用力端着老婆打弯的胳膊。他太矮了,抬她的手臂时,必须向上耸起自己的双肩。他很吃力,但他却掬出笑容,为了给妻子以鼓励。高女人抬不起左脚,他就用一根麻绳,套在高女人的左脚上,绳子的另一端拿在手里。高女人每要抬起左脚,他就使劲向上一提绳子。这情景奇异,可怜,又颇为壮观,使团结大楼的人们看了,不由得受到感动。这些人再与他俩打头碰面时,情不自禁地向他俩主动而友善地点头了……高女人没有更多的福气,在矮小而挚爱她的丈夫身边久留。死神和生活一样无情。生活打垮了她,死神拖走了她。现在只留下矮男人了。偏偏在高女人离去后,幸运才重新来吻矮男人的脑门。他被落实了政策,抄走的东西发还给他了,扣掉的工资补发给他了。只剩下被裁缝老婆占去的房子还没调换回来。团结大楼里又有人眼盯着他,等着瞧他生活中的新闻。据说研究所不少人都来帮助他续弦,他都谢绝了。裁缝老婆说:“他想要什么样的,我知道。你们瞧我的!”裁缝老婆度过了她的极盛时代,如今变得谦和多了。权力从身上摘去,笑容就得挂在脸上。她怀里揣一张漂亮又年轻的女人照片,去到门房找矮男人。照片上这女人是她的亲侄女。她坐在矮男人家里,一边四下打量屋里的家具物件,一边向这矮小的阔佬提亲。她笑容满面,正说得来劲,忽然发现矮男人一声不吭,脸色铁青,在他背后挂着当年与高女人的结婚照片;裁缝老婆没敢掏出侄女的照片,就自动告退了。几年过去,至今矮男人还是单身寡居,只在周日,从外边把孩子接回来,与他为伴。大楼里的人们看着他矮墩墩而孤寂的身影,想到他十多年来一桩桩事,渐渐好像悟到他坚持这种独身生活的缘故……逢到下雨天气,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可能由于习惯,仍旧高举着伞。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1】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丈夫入狱后,高女人被迫与裁缝老婆家调换了住房,搬到孤零零的小屋去住,静静地坚强地等待矮丈夫的归来,表现出她坚强而忠贞的品质。B.矮丈夫出狱回到家后,夫妻见面,没有言语,只见妻子跑回屋里,丈夫拿起斧头劈柴。这些无言的动作,真实展现了他们悲喜交加的心理状态。C.“她默默过着寂寞又沉重的日子,三十多岁的人,从容貌看上去很难说她还年轻”“一个枯槁”“显得更高"等多处描写,表明高女人身心已遭摧残。D.这对夫妻遭受了众人的冷眼和中伤,自始至终却没有对任何人进行过言语上或者肢体上的还击,他们只是过他们自己的平静生活,相伴到老。【2】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的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房子主人的变换,巧妙地反映了受到不公正对待的矮丈夫和高女人在生活方面的变迁,展现了他们身上隐忍大度的精神品格。B.“她久久没见阳光的脸,白得象刷一层粉那样难看”中,作者用“刷一层粉”来形容高女人病情严重,为下文高女人病死埋下了伏笔。C.文中“团结大楼的人们”虽然生活在“团结大楼”中,但缺少真正的团结,他们时刻都在恶意揣测这对夫妇,形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D.本文以团结大楼居民的眼光为视角,通过大量的描写,展现了夫妇二人的悲剧性遭遇, 以小见大地折射出践踏人性的社会环境。【3】文中矮丈夫对高女人的挚爱之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情节上?请简要概括。【4】作者在文中塑造的“裁缝老婆”这个角色,在人物刻画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答案】【1】D【2】C【3】鼓励并协助身患重病的妻子行走;谢绝许多人帮他续弦;保留当年的结婚照片:雨天上班时,仍保留髙高举伞的习惯。【4】以裁缝老婆的妄下断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着自私庸俗、趋炎附势的小市民这类人;用裁缝老婆的狠毒欺压与高女人、矮丈夫的善良忍让作对比,凸显了高女人、矮丈夫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用裁缝老婆的势利不改与“团结大楼”里的居民“友善地点头”作对比,肯定了这些居民身上人性的复苏。【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D项,“相伴到老”,理解有误。依据原文“高女人没有更多的福气,在矮小而挚爱她的丈夫身边久留。死神和生活一样无情。生活打垮了她,死神拖走了她。现在只留下矮男人了”,可知高女人在丈夫出狱后不久便去世了,二人并没能相伴到老。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的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艺术特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他们时刻都在恶意揣测这对夫妇”,理解有误,依据原文“这情景奇异,可怜,又颇为壮观,使团结大楼的人们看了,不由得受到感动。这些人再与他俩打头碰面时,情不自禁地向他俩主动而友善地点头了”,可知后来楼里的居民被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爱情所感动。所以大楼里的人们并非时时刻刻都在恶意揣测这对夫妇。故选C。【3】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全篇,理解文章大意;然后根据题干中的相关提示确定答题区间;最后结合语境,分点概括。根据题干中的相关提示“矮丈夫对高女人的挚爱之情”,可知答题区间应为矮男人出狱之后的情节。如“矮男人每天清早和傍晚都搀扶着高女人在当院遛两圈。他俩走得艰难缓慢。矮男人两只手用力端着老婆打弯的胳膊。他太矮了,抬她的手臂时,必须向上耸起自己的双肩。他很吃力,但他却掬出笑容,为了给妻子以鼓励。高女人抬不起左脚,他就用一根麻绳,套在高女人的左脚上,绳子的另一端拿在手里。高女人每要抬起左脚,他就使劲向上一提绳子”,矮男人在妻子身患重病后不离不弃,耐心地鼓励并协助妻子行走,锻炼身体,通过这一情节可以看出矮丈夫对高女人的挚爱之情;如“据说研究所不少人都来帮助他续弦,他都谢绝了”“ 几年过去,至今矮男人还是单身寡居”,在妻子离世后,矮男人谢绝许多人帮他续弦,坚持独身一人。通过这一情节可以看出矮丈夫对高女人的挚爱之情;如“她笑容满面,正说得来劲,忽然发现矮男人一声不吭,脸色铁青,在他背后挂着当年与高女人的结婚照片”,高女人去世多年,矮男人深切地怀念着妻子,房间里仍然挂着二人的结婚照片。通过这一情节可以看出矮丈夫对高女人的挚爱之情;如“逢到下雨天气,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可能由于习惯,仍旧高举着伞。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 雨天上班时,矮男人仍保留髙高举伞的习惯,说明在他的心里仍然留存着妻子的位置。通过这一情节可以看出矮丈夫对高女人的挚爱之情。【4】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往往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自身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情节作用、主题作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即“在人物刻画上有什么作用”,答题时需要考虑自身作用以及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矮男人入狱后,“裁缝老婆下了断语:‘我看这娘儿们最多再等上一年。那矮子再不出来,她就得改嫁。要是我啊——现在就离婚改嫁,等那矮子干嘛,就是放出来,人不是人,钱也没了!’”;高女人离世后,矮男人拒绝了很多人为他续弦,这时“裁缝老婆说:‘他想要什么样的,我知道。你们瞧我的!’”“裁缝老婆度过了她的极盛时代,如今变得谦和多了。权力从身上摘去,笑容就得挂在脸上”“她怀里揣一张漂亮又年轻的女人照片,去到门房找矮男人。照片上这女人是她的亲侄女”,由此可知,裁缝老婆是一个庸俗、专好说长道短、趋炎附势的无知小市民形象,是小市民中妒忌、自私、无知和冷酷的集中代表者。作者借裁缝老婆的形象写出当时社会中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作者在裁缝老婆的刻画上,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一,就是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与裁缝老婆做对比。高女人和矮丈夫,其实代表的是一种真实的人性。他们因为爱情而结合,夫妇俩互相扶持。与此相对的是裁缝老婆,作者将她的庸俗、愚昧、无知表现的淋漓尽致。进而凸显了高女人和矮丈夫相濡以沫的爱情。第二处对比是将团结大楼里的居民与裁缝老婆做对比。高女人患病后,矮男人细致入微地照顾妻子并且协助妻子行走,楼里的居民们被夫妇俩不离不弃的感情所打动,见面时主动友善地点头。而裁缝老婆在高女人离世后,继续用自己阴暗的内心妄加揣测,故意给矮男人介绍漂亮女子。而作者将二者进行对照,反映出了人性的挣扎与复苏。次要人物的作用: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可以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的作用。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生动有趣,凸显主要人物的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