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路灯和我们的街(土耳其)阿古兹·涅辛我们街上的邻居对于四年举行一次的参议员选举觉得很不理解,而且怨声载道。您别以为我们有自己的参议员,能替我们做主,哪有这样的好事?……也别以为我们能从自己街坊里选出一个参议员。那是白日做梦!参议员们根本不到我们这条街上来,要是真有一位信步走来了,那么他一定出不去。汽车从来不从我们这条街经过,电车不通,大车也不来,就连骡子也过不去。您可别一高兴就路过我们的街——保管连您的怀表也会停住。一个文明人在这个大城市里见到这样的街道,他的大脑准会出现故障。可是我们却整天在这条骡子也过不去的街上来来往往。大姑娘们拖着木屐吧嗒吧嗒地走着,光脚丫的孩子们在噼啪噼啪地瞎闹。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就住在这条街上,能不走这条路吗?可是我们街上的居民不知天高地厚,居然要管起国家大事来了!他们居然不满意四年选举一次!“哎,你们都是什么人哪?你们知道什么是选举吗?你们懂得参议员是怎样的人吗?”我这样劝解他们、可是白费劲。他们哪能懂得这些?他们自作聪明,而且根本不想明白一点道理。这也难怪:他们每天来往的这条街道是连骡子也过不去的呢。“那好吧,既然不赞成四年选举一次,那么八年选举一次怎么样?”我对他们说。“不,选举次数要多些!”他们回答说。“两年选举一次吗?”“不,老兄!要每天晚上天一黑就来一次选举。”“哎——敢情是咱们的街坊都疯了。”我叹了一口气。我们这条街也真怪,每个居民都欠着一身债。这里房东在撵房客,那里的债主把门捶得震天响。门板上横七竖八地刻满了道道儿,因此送牛奶的,卖水的和面包铺掌柜的都没法再用小刀或铅笔在上面做记号了,小商贩在主顾家的门上用刀或铅笔画道,作为欠账未付之记号。我们天还没亮就起身,然后一直到中午都在为生活而奋斗:又是还债啦,又是收账啦,闹得不亦乐乎.从中午到第三次祷告,是母亲揍孩子的时间,过了这段时间直到天黑,就是孩子你打我、我打你的时间了。在一片搬嘴弄舌、说长道短的气氛中,夹杂着煎大葱的气味。在这个时候,妇女们也不忘彼此相骂。而从晚上一直到天亮,她们就一直和自己的男人吵架。据说咱们这个地球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这和我们有什么相干?我们街上的战争并没有停止。总之一句话:我们街上的居民被这些所有使人忧伤、悲伤、烦恼的事弄得疯疯癫癫了。“我说各位街坊,像选举这样的大事能每夜来一次吗?”我想说服他们。不料问题根本不在这里。这里面另有文章。我们街角上有一座路灯。不瞒您说,这座路灯是有名无实的:它既没有玻璃,也没有灯罩,也没有灯头,一句话——凡是路灯所应该有的一切玩意儿它一概没有,有的只是一根铁柱,可是我们已习惯叫它路灯了。我们街上的居民早就忘记了路灯应该照耀街道这样一条真理,这根铁柱子光秃秃地竖立在街角,就好像一种装饰品、可是它倒能使孩子们解闷开心。他们走在铁柱周围转来转去,一看见乌鸦落在铁柱顶上,就拿弹弓射它们、这座路灯是谁装的呢?是一位什么大慈善家?慈善团体吗?国家吗?政府吗?市政府吗?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装的?为了什么?管这些干什么,我们只听年逾古稀、行将就木的老年人说过。这座路灯只在当年雷莎德苏丹登位的时候亮过一次,后来公布宪法的时候,它还点过一两夜。至于它在共和国宣布成立的时候有没有点过,至今还是一份疑案。有的人说点过,有的人却说没点过,现在言归正传,且听我们的街坊对路灯和选举的关系如何解释。一位老大爷心直口快地说:“您记得不久以前的那次选举吗?在选举的那天,给咱们的路灯安上了灯罩、玻璃、灯头,当天晚上就点上了煤气。咱们这条街顿时热闹起来了!可是一过了那夜,直到如今,路灯都没有亮过。”感谢上帝,这下子我总算明白过来了。我懂得了我们这条街上的居民为什么希望每天晚上天一黑就进行选举——因为一选举我们的路灯就亮。说实在的,我是同意他们的意见的。【1】对每天选举参议员的提议,“我”的态度前后不一,为什么?【2】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有人主张将小说标题改为“选举”,你是否同意?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本文叙述特色鲜明,试从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顺序等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答案】【1】开始我认为居民完全不懂政治,提议“每天选举参议员”非常荒唐。后来明白了只有参议员选举时路灯才会点亮的事实,才真正理解居民。【2】①描写环境:以时间为序,完整再现街坊们一天的生活,突出了他们生活的贫穷、混乱和悲惨。②照应情节:承接上文“这条街也真怪”“咱们的街坊都疯了”,为街坊们希望通过选举点亮路灯改善生活的内容作铺垫。③突显主题:街上居民生活如此困顿、混乱,与前文关心参议员选举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3】不同意。①“我们的街”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文章中心事件是围绕“路灯”展开的。②“路灯”象征底层民众的政治诉求。“街”揭示底层民众生活的现实环境:混乱、拥挤、贫穷。③题目新颖,有悬念,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意。①“选举”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每天选举参议员”的提议,反映了底层人民恶劣的生存环境,及对改变现状的迫切需求;③只有选举参议员才能点亮路灯,讽刺了选举制度的荒谬和社会的黑暗。【4】①叙述视角:小说选用了有限视角,让故事逐步展开,引发读者的探究兴趣。②叙述人称:以大街居民的身份,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的方式来叙述,真实亲切,让读者有代入感。③叙述顺序:主体部分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流畅自然;有关街道居民生活和路灯的内容,则采用补充叙述的方式,对前文进行交待,方便读者理解,并体现主题。④叙述腔调:以幽默诙谐的拉家常式的腔调讲述,表面轻 松有趣,更能体现主题的沉重。通过“我”的讲述,使读者了解“路灯和我们的街”,流露了“我” 对街坊的情感变化。【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对每天选举参议员的提议,‘我’的态度前后不一,为什么”,然后到文中圈出能体现“我”态度的内容,结合前后的情节分析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从文中来看,如一开始“可是我们街上的居民不知天高地厚,居然要管起国家大事来了!他们居然不满意四年选举一次”“他们哪能懂得这些?他们自作聪明,而且根本不想明白一点道理”“哎——敢情是咱们的街坊都疯了”,“我”认为居民提议每天选举参议员是非常荒唐的,因为“我”觉得这些居民不懂得政治,所以才会有这么荒唐的提议;到后来“感谢上帝,这下子我总算明白过来了。我懂得了我们这条街上的居民为什么希望每天晚上天一黑就进行选举——因为一选举我们的路灯就亮。说实在的,我是同意他们的意见的”,此时“我”明白了居民这种提议的原因,只有参议员选举时路灯才会点亮,所以“我”真正理解了居民这种“荒唐的提议”。【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然后找到画线句,看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这些都属于内容上的作用,再看这一内容与前后文的关系,这属于结构上的作用。从文中来看,“我们天还没亮就起身,然后一直到中午都在为生活而奋斗:又是还债啦,又是收账啦,闹得不亦乐乎;从中午到第三次祷告,是母亲揍孩子的时间,过了这段时间直到天黑,就是孩子你打我、我打你的时间了。在一片搬嘴弄舌、说长道短的气氛中,夹杂着煎大葱的气味。在这个时候,妇女们也不忘彼此相骂。而从晚上一直到天亮,她们就一直和自己的男人吵架”,这段文字主要写了街坊们的生活环境和一天的生活状况,从早上天还没有亮就起身,为生活而奔波、吵闹,生活贫穷而混乱,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希望“每天选举参议员”,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凸显了小说的主题;从结构上来看,这段文字处于文章的中间,上文写街坊希望“每天选举参议员”,“我”认为居民“都疯了”,而“我”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就是认为街坊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却还那么“热衷政治”,所以画线处的内容紧承上文,再看与下文的关系,下文“我”才知道居民们之所以会有这种“荒唐的提议”,是因为想要点亮路灯改善生活,所以画线处对生活状况的描写就为下文做了铺垫。【3】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主张将小说标题改为‘选举’,你是否同意?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然后明确态度,即“同意”或“不同意”,然后分析本文标题和题干中所给的标题的内容,有没有使用什么技巧,与文章的内容有何关系,对读者是否有吸引力。本文的标题是“路灯和我们的街”,“路灯”是物象,从文中来看,街坊们之所以希望“每天选举参议员”,是因为只有在选举参议员的时候,路灯才会亮,文章的中心事件围绕“路灯”展开,“路灯”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底层民众的政治诉求;“我们的街”是故事发生的地方,是小说人物生活的环境,从文章中对“街道”的描写来看,这个地方混乱拥挤贫穷,小说以“路灯和我们的街”为标题,会引发读者如下思考:小说要围绕“路灯”和“街”写什么事情,要表现什么主题,这些问题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这些方面来看,可以选择小说本来的标题。如以“选举”为标题来看,“选举”是以事件来命题,这就交代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从开头人们对“选取”的热衷到后文选举可以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来看,“选举”贯穿全文;小说中写街坊 “每天选举参议员”的这一诉求其实揭示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反映了街坊们想要改变现实生活的愿望,同时小说中写到只有参议员选举的时候才点亮路灯具有讽刺性。从这些内容来看,可以以“选举”为标题。【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文叙述特色鲜明,试从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顺序等三方面加以分析”,然后回顾“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顺序”包含哪些种类,再结合文本分析本文使用哪一种,并分析其效果。“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主要包括“有限视角”和“全知全觉”,“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全知式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觉的视角,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描述事件中每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感受。从文中来看,小说选用有限视角,借助“我”的叙述逐步展开故事情节。“叙述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从文中来看,小说使用第一人称“我”,文中的“我”是街道的居民的,这就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叙述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从文中来看,小说的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而对于街坊们的生活状况以及有关路灯的内容则是采用补叙的方式,这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本的内容,让读者明确知道街坊们为何会有“每天选举参议员”这一看似荒唐的希望。同时小说在语言的使用上非常诙谐幽默,在看似有趣的叙述中展示出沉重的主题。解答句段作用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中间段一般是承上启下,或者是照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结尾段一般是照应开头,点题,卒章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