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1】下列对张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更无”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B. “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C. 下阙“尽吸”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D. 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2】下列与张词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扁舟”多承载着诗人漂泊思乡的意绪,张词中的扁舟却充溢着天人合一的自由精神。B. 诗词中的“月”意蕴丰富,或幽美、或凄凉。本词中“素月”即皓月,写出月色澄澈之美。C. “北斗”指的是北斗星,不仅是方向的指引,还常被喻为理想,本词包含了这两种含义。D. “沧浪”常常指青苍色的水,词人借助它写出了洞庭茫茫、烟波浩渺,给人以空旷之感。【3】张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苏轼《赤壁赋》) 答案:【答案】【1】B【2】C【3】相同: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者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宵小的不屑;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不合文意,根据本诗的写作背景“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可知作者此时乘船途经洞庭湖,“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由上句的虚写转入写当前。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并非词人“幻想”。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要意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考生应结合古诗词中已掌握的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作答,此外还要结合诗歌内容,看在语境中有无有特殊含义。本题C项, “‘北斗’指的是北斗星,不仅是方向的指引,还常被喻为理想,本词包含了这两种含义”,表述错误,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长把勺,《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而屈原《九歌·东君》则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浆”。本诗中“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诗人做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做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一个被谗免官的人自信与宽阔胸襟的体现;本词中“北斗”并无方向指引和理想之意,只是用来表达诗人被贬后的豪放乐观。故选C。【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对比鉴赏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情感,同时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诗歌作者的风格特色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题要求为“张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考生应先指出相同点,然后再结合作者风格和各自诗句分析不同点。张词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在仕途失意被贬之后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都有自由飘逸之感,二人都是豪放派诗人,都表达了对月下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如:张孝祥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表达苏轼对月下美景的喜爱。不同点: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表里俱澄澈”突出作者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 “肝肺皆冰雪”,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宵小的不屑诗歌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苏轼的《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先写出人在浩渺的宇宙间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苏轼超然物外、遗世独立、洒脱放达的思想。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