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代圣贤孔子曾经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 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材料二: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焚的危害,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达•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强调指出。(1)根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什么历史现象?“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4)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儒家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却是相同的,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5)材料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请列举其一幅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答案:【答案】(1)仁。(2)百家争鸣;焚书坑儒。(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4)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5)人文主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解析】(1)依据材料一“子曰:爱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主张是“仁”。(2)依据材料二“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史称百家争鸣,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致命的打击”指的是焚书坑儒。(3)依据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确立儒学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对待儒家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却是相同的,其相同的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5)依据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的代表,《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都是他的代表性的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