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昌起义爆发时,传教士感到非常震惊,但他们很快认识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结局以惊人的速度来临,说明了满族统治基础的腐朽和中国人民的高尚、有秩序,从来没有一场如此宏大的革命如此迅速、平和地完成”,他们进一步指出:“整个世界都惊讶于中国能够开始并完成一场理性的革命,其流血之少,在任何东方国家中从未有过”。在众多传教士眼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
——据朱英等著《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记忆与诠释》
材料二:新中国官方纪念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主要领导人讲话
《人民日报》社论标题
1961年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杰出的民主主义者”。
《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
1981年
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胡耀邦:“共同纪念这个光荣的节日,尤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目前时期我们的内外任务……就是:实现四化建设、保卫世界和平、完成统一大业。”
《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
1991年
国家主席杨尚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十二年间,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里,我国的现代化事业获得了巨大进步。”
《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2001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主席:“在中国人民正朝着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2011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主席:“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注:1951年和1971年因特殊历史背景,未举行纪念大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带给传教士的印象,说明“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举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特点,分析说明举行这些纪念活动的原因。
答案: 印象:突然发生;进程迅速;和平完成;影响深远。说明: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统治结束,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进一步成长;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意识逐步加强。
特点:长期坚持,除特殊年份外,逢十周年都要举行纪念;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将纪念辛亥革命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共始终将自己作为孙中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原因:①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②是辛亥革命与中共事业的共同目标决定的。辛亥革命与中共的奋斗目标都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③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通过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可以不断发展与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框架下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可以将辛亥革命的精神发扬光大,在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鼓舞民众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勇气,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