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朱熹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①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注)①支郎;本是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称号,后世尊称僧人为支郎,这里代指溥公。【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写重阳之日,诗人重游频现梦中的故地,与久别的好友重逢,已是鬓发斑白了。B. 颔联写梁间又添新燕,溪山如迎故人,亲切如旧的景物,让诗人内心充满重逢的喜悦。C. 颈联写诗人与老友重逢后漫谈人生哲理,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D. 此诗前半部分抒情,后半部分说理,情理交融,体现了宋诗重视理趣的特点。【2】诗人和溥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友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答案】【1】C【2】两人在人生哲学上虽见解不同,甚至在交谈中还会因为争执而恼怒,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友情,诗人仍然要写表达重逢喜悦的诗篇,说明诗人和溥公之间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错,原句着重在“漫说终无据”“由来本自闲”,作者看来“三生”毕竟是无据的。所谓万法归根,实皆本于寂静。并不是在探讨“由来宗旨”。故选C。【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题干要求,筛选诗歌中与之有关的内容,进而归纳要点,进行分析评价。尾联“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意思是“相逢一笑之后你可能又对我的见解不满,可是,为表达重逢喜悦的诗篇恰恰不在这语言之中”,结合前文“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可知,二人在哲学见解上有不同意见,甚至起过争执,闹过不愉快,但是“几年回首梦云关”,二人依然彼此思念,重逢之后无比的喜悦。说明诗人和溥公之间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诗歌中塑造的形象、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