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近代历史,中国人民面对列强的侵略,不断的展开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撕裂的国土】 材料一:如图一、二所示 【哭泣的城市】 材料二:1858年11月18日,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称:“由于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使广州的一部分贸易转移到了上海。其他的口岸差不多都没有什么贸易,而汕头这个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又不属于那五个开放的口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页)……19世纪中期的汕头地域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条件非常优越。随着樟林港的衰落,汕头港逐渐取代了樟林港的地位,成为潮汕地区中心港口。……另一名谈判代表依尔近公爵也说:“可能这次签订条约将汕头辟为商埠”。由此可见,列强各国早就想把汕头变成为其非法牟利的“合法”贸易商埠。 ——《“汕头商业意义的口岸”由来浅说》汕头日报5月13日 【团结中抗争】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四: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果……他们……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图一所示阴影部分领土和图二领土分别被列强在哪次侵华战争中割占的?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哪项条约将汕头开辟为商埠?列强为什么要将汕头开辟为商埠? (3) 根据材料三,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4)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5)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答案: (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天津条约》;原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潮汕地区中心港口;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便利列强对中国输出商品等。 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或“打倒列强除军阀”)。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政治: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或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或中共百团大战),战略上相互配合。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 落后就要挨打,应提高综合国力;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中国人民有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等。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