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禁军一兵之费,以衣粮、特支、郊赉通计,一岁约费钱五十千;厢军一兵之费,岁约三十千。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此其大较也。——摘编自(宋)蔡襄《养兵之费》材料二(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令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摘编自(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三臣谓宜令天下州郡,岁结群吏之课,必先疏其功过之状,则又以善恶深浅而相补除。第为三等,直云某人居某职事,能举其职,尝建立某功,事有利于民……其书过罚约此。凡郡县众吏,长吏亲书之,其守悴之成,则转运使、提点刑狱分校定之。逐部州郡设月日期套集,上于二司……伏望朝廷慎选才识之士,以授考功之职,益曾其员。——摘编自(宋)张方平《刍荛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2)材料三的主张与同期哪场改革的核心观点类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改革失败的原因。 答案:【答案】(1)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广设官职和大量养兵,造成冗官、冗兵、冗费;边境民族矛盾尖锐,边患严峻加剧财政耗费;向少数民族政权输纳岁币。(2)庆历新政(或范仲淹改革)。改革触动整个官僚体制,导致大量既得利益官员的反对;改革的进度过急,力度过大;北宋高度集权的体制。【解析】第(1)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宋朝中期出现财政危机原因的分析、归纳能力,一方面需紧扣材料找到几点关键性的信息,如“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另一方面也需要调用所学的部分知识做一些补充完善,如边患和岁币。第(2)题,由材料“伏望朝廷慎选才识之士,以授考功之职,益曾其员”可知张方平改革主张的核心着力点是吏治,结合课本知识可知与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相关的,之后结合范仲淹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作答,如保守派的反对;改革过急等。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