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发生了______的变化,我们的文学生动地书写、积极地参与到了这段历史之中。( )1978年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该文被认为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______。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芙蓉镇》等写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获得巨大社会反响。同时,各种文学思潮、创作流派涌现,______。诗人叶延滨深有感触:“改革之初,中国诗坛就是一本《诗刊》、一本年选、一篇年度评论、几本名家诗集,而现在全国有十余家公开发行的诗刊,数百种民间诗歌社团不定期出版的诗刊诗报。”改革开放,为文学提供了______的创作资源,也让中国文学置身于宏阔的国际文化背景中,建构新的格局,莫言、曹文轩、贾平凹、阎连科、麦家、刘慈欣……越来越多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推介到国外。2012年,莫言更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在世界上有了更大影响力,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实现了从学习到对话的转变,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对世界文学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作家对本土文化传统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先锋文学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中国文学正向世界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建构起自己鲜明的形象,正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B. 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C. 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D. 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广大文学工作者和作家潜心创作、朝气蓬勃、团结一心、锐意创新,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B. 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朝气蓬勃、团结一心、潜心创作、锐意创新,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C. 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朝气蓬物、潜心创作、锐意创新、团结一心,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D. 广大文学工作者和作家朝气蓝勃、锐意创新、团结一心、潜心创作,推出一大批深受是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翻天覆地 发轫之作 异彩纷呈 取之不尽B. 焕然一新 扛鼎之作 异军突起 源源不断C. 翻天覆地 扛鼎之作 异军突起 取之不尽D. 焕然一新 发轫之作 异彩纷呈 源源不断
答案:【答案】【1】B【2】B【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整体阅读,重点分析文中的画线句,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可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进行压缩,先看主干有无语病,再看修饰成分。本题中,“近年来,先锋文学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先锋文学诸多作家”语序不当,按“属、数、动、形、名”的多项定语顺序,“诸多”应放在“先锋文学”前,排除AC两项;“现实主义”是“文学立场”的修饰性定语,应放前面;“描绘中国故事”搭配不当,应为“讲述中国故事”,排除AD项。故选B。【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本题中,“文学工作者”范围大于“作家”,应放到作家之后表示范围扩大;“朝气蓬勃”“团结一心”为精神风貌,应放前面;“潜心创作”“锐意创新”指向具体作为,“创新”是在“创作”基础上更高的追求,“创新”应在“创作”后。故选B。【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焕然一新”,改变旧的面貌,呈现出新的样子。第一处,语意更强调改革40年巨大的变化,应用“翻天覆地”。“扛鼎之作”,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发轫之作”,新局面开始出现的成就或表现。第二处,此处语境是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最新成就,应用“发轫之作”。“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异军突起”,比喻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力量一下子崛起。第三处,此处语境是各种流派成就突出,应用“异彩纷呈”。“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的样子。第四处,此处说的是改革为文学提供很多材料,应用“取之不尽”。故选A。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