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奉送严公①入朝十韵(节选)[唐]杜甫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空留玉帐术②,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③,江潭隐白蘋。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注释]①严公:严武,杜甫朋友,曾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中巴蜀。②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③丹地:朝廷。【1】下列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漏鼓”两句通过特定的景物,设想严武在夜里等待着上朝的情景,并点明严武入朝的季节。B.第三句“玉帐术”写严武曾镇守巴蜀,第四句“杀”写出给巴蜀百姓带来灾难的是战乱屠杀。C.五、六句对仗工整,“通丹地”写严武从蜀地入朝,“隐白蘋”暗写诗人境遇,从而引出下文。D.本诗虽然是原诗的节选,但是层次清晰,结构相对完整,能够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2】本诗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答案】【1】B【2】(1)赞扬严武的才干。诗歌三、四句写严武当初镇守巴蜀,保护了当地百姓,他的入朝使成都百姓忧愁、思念。(2)勉励严武努力。诗歌的最后两句,劝勉严武若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3)杜甫感叹自身命运,渴望报效朝廷。“江潭隐白蘋”,写诗人自己滞留四川的惆怅,“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不想终老蜀地,定要北归,像严武都样效忠朝廷。【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对“杀”的理解有误。“杀”,此处是副词,表示程度深。愁杀,很忧愁的意思。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题干要求结合诗句本诗所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是诗人想象朋友严武等待上朝的前夜情形,表现了严武的敬业勤勉。“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是从蜀人的角度来反衬严武的治理有方,深得人心。严武的暂时离开,让百姓“愁杀”,盼他早日归来。“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通过写严武正受到朝廷重用和而自己滞留寓居四川,表现了作者渴望像严武一样被朝廷重用的心声。最后一联“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表明他对严武仕途的祝愿,希望他官拜台辅,能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利。这其实杜甫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的心声的折射。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语文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