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胜之,西汉著名农学家。他生活的时代人口迅速增加,大量农民丧失土地,流民问题严重。汉成帝时,他以轻车使者的身份到三辅(即关中平原)地区管理农业,深入农业生产实践,认真研究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水利情况,总结推广了新的耕作方法——“区田法”。身为朝廷命官,时时想着农业丰收,惦着百姓温饱,为此著《胜之书》。该书总结了冬麦、春麦、大豆、桑等13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还有关于区田法、嫁接法、轮作、间作、混作等方面的记载,成为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专著,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唐贾公彦《周礼疏》说:“汉时农书有数家,胜为上。”——据《汉书·艺文志》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胜之成为著名农学家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胜之的贡献。 答案:【答案】(1)小农经济为主导;政府推行重农政策;人地矛盾突出;流民问题严重;历代农业经验的积累。(2)总结推广的耕作方法和栽培技术,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所著的农书有利于农业经验和技术的传承;注重调查的治学精神与心系民生的情怀,为后世树立榜样。【解析】(1)根据材料“身为朝廷命官,时时想着农业丰收,惦着百姓温饱”可知体现的是政府重农政策;根据材料“他生活的时代人口迅速增加,大量农民丧失土地”可知人地矛盾突出;根据材料“流民问题严重”可知流民问题严重;根据材料“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可知体现的是历代农业经验的积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在当时占据着主导地位。(2)胜之的贡献需要从对农业的具体贡献、治学精神、心系民生的情怀方面去分析。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