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老师和父母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但是彼此之间的交往并不总是那么融洽和顺利。下面是两位七年级学生在与父母、老师交往中的一些片段。 家庭学校陈明我的父母都是老师,有时候回来比较迟。有时候,我会做好了晚饭,等他们回来一起吃。我们的数学老师换成了一个非常严肃的男老师,我真心不喜欢这种风格,以致于课都听不下去。李光无论我聊什么,妈妈都不懂;妈妈说的,我也一点不感兴趣。以后我们母子俩不说话算了。最近王老师总是批评我,说我的书写格式不规范,她是不是针对我啊?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都是相同的,温馨而和睦。②我们要孝敬父母、尊重老师,不应该有不同的想法。(2)请结合材料,运用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的知识,谈谈你对两位学生的言行的认识。 答案:【答案】(1)①错误;②错误。(2)①陈明做好晚饭等父母一起吃是正确的。这是孝的表现,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定义务;关爱家人,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陈明接受不了老师,以至于听不下去课是错的。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风格,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和尊重老师的不同; ③李光准备母子俩以后都不说话这是错的。我们与父母在各方面差异较大,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而不是拒绝沟通; ④李光认为老师针对自己的想法是错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解析】(1)①本题是判断题,考查学生对于每个家庭亲情的表现相关知识,题干表述了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都是相同的,温馨而和睦。这是错误的,根据教材内容可知,亲情之爱是有不同表现的,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所以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②本题考查尊重老师、父母的正确做法。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孝敬父母。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尊重和孝敬都是正确的,但对于事情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关键在于如何沟通,要选择不伤害父母和老师的沟通方法。所以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2)①本题考查孝敬父母的做法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落实知识目标,难度不大。陈明在家庭做好饭等父母回家,这是孝的表现。所以先回答正确,理由根据教材内容,围绕孝敬父母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定义务,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来回答。②本题考查怎样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落实知识目标,难度不大。陈明不接受老师,听不下去课的做法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所以先回答是错误的,理由根据教材内容,围绕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走近老师,深入地了解老师阐述。③本题考查解决亲子冲突的办法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落实能力目标。李光认为母亲不理解他的做法,决决定以后不和她说话了,这是逆反心理的表现,所以先回答错误,再根据教材内容,围绕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有效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回答。④本题考查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李光认为老师批评他是针对他的表现,这是对老师的误解,所以先回答是错误的,理由则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表扬是肯定,批评是鞭策等方面展开知识点阐述。
道德与法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