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要求成年男子: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定量的绢和布、不去服徭役的纳绢和布代役。1581年,明朝张居正改革: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雍正帝时,则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反映了A. 纳税个体的扩大B. 人民负担的减轻C. 征税依据的变化D. 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实行租庸调制,缴纳的赋役种类有租、庸、调三种;明朝时期实行“一条鞭法”,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朝时期实行“摊丁入亩”,仅按照土地田亩数量征税。这一变化体现的正是征税依据的变化,因此C选项正确。依据材料“明朝张居正改革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雍正帝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赋役征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按田亩纳税,使无地农民在法律上不再纳税,纳税个体规模减少,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人民负担的减轻的结论;D选项内容并非材料主旨,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选项。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