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75年1月,中日就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举行谈判。中方以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为基础提出包括反对霸权等内容的条约方案。日方对此提出异议。……在中国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复出,着手推动中国的对外政策朝着既服务于消除现实威胁,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又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和维护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大目标进行重大调整。在日本,福田赳夫组阁,在政界和财界都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对恢复谈判表示出积极姿态。当时,美国卡特政府规劝日本在中日缔约问题上积极行动。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正式签署。条约中的“反霸条款”最后表述为:“缔约双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摘编自陶永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始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的历史意义。 答案:【答案】(1)条件:1972年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适时调整对日外交策略;日本社会各界积极推动,福田内阁重视中日关系发展;中美关系深化发展,美国对日施加积极影响。(2)意义:有利于中日关系深入发展;有利于抵制大国霸权主义;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有利于中国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增强。【解析】(1)条件:根据“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得出1972年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根据“邓小平复出,着手推动中国的对外政策朝着既服务于消除现实威胁,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又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和维护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大目标进行重大调整”得出中国适时调整对日外交策略;根据“福田赳夫组阁,在政界和财界都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对恢复谈判表示出积极姿态”得出日本社会各界积极推动,福田内阁重视中日关系发展;根据“美国卡特政府规劝日本在中日缔约问题上积极行动”得出中美关系深化发展,美国对日施加积极影响。(2)意义:根据“1975年1月,中日就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举行谈判”得出有利于中日关系深入发展;根据“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得出有利于抵制大国霸权主义,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有利于中国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根据“政界和财界都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呼声日益高涨”得出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增强。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