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体谅你的不正确①我读到高二时,不想再读,自作主张退了学,一心要成为一个写作者。难得的是我爸也支持,只是他觉得即便是当作家,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于是到处打听哪里有作家班。②那年11月中旬,我们听闻复旦大学有个作家班。此时学期已经过了大半,仍要交整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爸爸认为,孩子的成长期不可蹉跎,他第二天就带我启程,汽车、火车,坐了一天一夜,才终于抵达。③爸爸先带我去办理入学手续,交了厚厚一沓现金。手续办完,我们就到对外营业的教工餐厅吃午饭。放下大包小包,我四处打量,脸上是外乡人显而易见的好奇。这时,我看到一个女孩子逆着走进来,她一进来,整个餐厅都被照亮了。④她身材高挑,打扮得很时髦,最醒目的是脚上的那双靴子,麂皮的,很精巧,钉着漂亮的流苏,跟她白色长毛衣上的流苏呼应。时值深秋,我穿着薄袄,她却穿着一条咖啡色的厚呢短裤,两条长腿极具视觉美感地露在外面。我艳美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我回过神儿,压迫感袭上心头,是初来乍到的惶恐,还有对未来的迷茫,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我不见得能适应。⑤爸爸安顿好我,给了我足够的生活费,自己仅留了几十块钱就回去了。⑥我揣着钱,就奔去室友推荐的五角场,那里有很多小店,花花绿绿的,让人眼花缭乱到眩晕。我精心挑选了一双人造革的靴子,虽穿在脚上不舒服;但样子不错,尖圆头,鞋跟很高,重要的是鞋边有一圈同色的铆线,——那是浓墨重彩的时髦儿,我不再纠结它昂贵的价格,毫不犹豫地买下,我太着急想要抓住“时髦”了。⑦之后的很多天,我都在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那双鞋子如暗处的酷刑,磨脚,不透气,让我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像小人鱼一步步走在刀刃上。小人鱼是为了爱情,我是为了什么?虚荣吗?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⑧上海下了第一场雪后,我的脚更是遭了殃。粘上开胶的鞋子,还是有潮气渗进来,脚生出冻疮。夜晚坐在南区的自修室里读书,脚像一块冰冷的石头,回寝室后焐很久也焐不热。爸爸来电话问长问短,我的泪水不争气地倾泄,为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折磨着我。⑨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尽管遭罪,我也不想买第二双鞋,爸爸是工薪阶层,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花掉了他的全部工资,再一双接一双地买鞋子,我着实于心不忍。⑩再说,我放弃高考要当个作家,我和我的家人付出那么大代价,我应该做的不是心无旁骛地学习吗?怎么能在穿着打扮上花那么多心思?⑪然而,就在上海那个冬季最冷的一天,我收到爸爸寄来的包裹,打开来,赫然是一双短靴!柔和的光泽,纯正的牛皮,里面是一层软软的羊毛,经典大方,闪闪夺目,堪比灰姑娘的水晶鞋,我直直地盯了好久,我那土土的老爸,怎么突然有了这样的好眼光!⑫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当我的脚被温暖包裹,脚趾隔着袜子也能感觉到羊毛柔软的触感和鞋的美丽所带给我的满足时,我那么深切地感觉到,是爸爸默默的爱给予了我温暖与光辉。⑬寒假回家的那天,奶奶跟我说,“你爸那天一到家就感叹,上海的女孩子长得漂亮,穿得也漂亮。”爸爸一向不爱对别人评头论足,他跟我奶奶说这些,一定是体谅到女儿的心了吧。奶奶还絮叨着:“你爸说他不会说啥大道理,就知道他孩子不够出众,但又有一颗要强的心,你爸说他没啥眼光,就给你挑了咱镇上鞋店里最贵的一双。”泪水悄悄溢满我的眼眶。你看,每个人都不完美,真爱你的人,就会体谅你的不够强大、不够正确的那些地方。⑭那晚,我在日记中写道:爱就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它从体谅亲人的不正确、不完美开始,让自卑悄悄变身,让一个生命因自信而散发出光芒,也让父亲无师自通地成为父爱的榜样。(选自《读者》,有改动)【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父亲“体谅孩子不正确”的两件事。【2】请赏析选文第⑫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的含义。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3】选文多次写到“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标题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人称“你”的运用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B.选文第④段“我艳羡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这一句生动地表达了“我”内心的情感。为下文父亲给“我”买鞋做铺垫。C.选文第⑨⑩段中对“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不想买第二双鞋的原因,表现了“我”的愧疚、自责D.选文第④段中对上海时髦女孩的描写及第⑬段写奶奶的话,直接表现父亲的形象,也让“我”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答案:【答案】【1】父亲支持“我”自作主张退学,并花高额学费送“我”去作家班读书。父亲知道“我”因虚荣而高价买了一双不实用的鞋却未批评“我”,并为“我”买了最贵最漂亮的鞋。【2】“温暖”既指鞋子的暖和,又指父亲的爱带给“我”的温暖;“点亮”既指鞋的漂亮招来女孩子的羡慕,又指“我”因为别人的羡慕而充满自信及对父亲的感激。【3】由“鞋”展开选文主要事件,表现了“我”的自卑与虚荣;突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与疼爱(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推动情节的发展(便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4】内容:交代“我”日记中的内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费美之情,强调并深化中心;结构:总结全文。结尾扣题,使结构完整严谨。【5】D【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第①段的“我读到高二时,不想再读,自作主张退了学,一心要成为一个写作者。难得的是我爸也支持”和第②段的“复旦大学有个作家班。此时学期已经过了大半,仍要交整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爸爸认为,孩子的成长期不可蹉跎,他第二天就带我启程”可概括出,父亲支持“我”自作主张退学,并花高额学费送“我”去作家班读书;结合第⑧段的“爸爸来电话问长问短,我的泪水不争气地倾泄,为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折磨着我”可概括出,父亲知道“我”因虚荣而高价买了一双不实用的鞋却未批评“我”;结合⑫段的“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和⑬段的“你爸说他没啥眼光,就给你挑了咱镇上鞋店里最贵的一双”可概括出,父亲为“我”买了最贵最漂亮的鞋。【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与赏析。“温暖”一语双关,既指“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指也指⑫段的“我那么深切地感觉到,是爸爸默默的爱给予了我温暖与光辉”,给我买鞋子的父亲传递给女儿的爱,他用爱带给了女儿心灵上的温暖;“点亮”既指“好多女孩子的目光”看到了我的漂亮的鞋子,也指⑫段的“我那么深切地感觉到,是爸爸默默的爱给予了我温暖与光辉”,“我”因为父爱而有了光采和对父亲的感激;结合⑭段的“让一个生命因自信而散发出光芒”还可以看出“我”因为别人的羡慕而充满自信。【3】本题考查线索作用。从第④段的“她身材高挑,打扮得很时髦,最醒目的是脚上的那双靴子,麂皮的,很精巧,钉着漂亮的流苏,跟她白色长毛衣上的流苏呼应”,⑥段的“我精心挑选了一双人造革的靴子,虽穿在脚上不舒服;但样子不错,尖圆头,鞋跟很高,重要的是鞋边有一圈同色的铆线,——那是浓墨重彩的时髦儿”,到⑪段的“我收到爸爸寄来的包裹,打开来,赫然是一双短靴!柔和的光泽,纯正的牛皮,里面是一层软软的羊毛,经典大方,闪闪夺目,堪比灰姑娘的水晶鞋”,再到⑬段的“你爸说他没啥眼光,就给你挑了咱镇上鞋店里最贵的一双”可以看出,“鞋”是文章的线索,它串起了文章所有的故事,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我看到别人的靴子,引发了内心的自卑与虚荣,因此给自己买了一双并不舒服的;父亲给我寄了“镇上鞋店里最贵的一双”,表达了他对孩子的理解与疼爱;我由此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4】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注意按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结尾段用“我在日记中写道” 交代了日记内容;用“爱就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它从体谅亲人的不正确、不完美开始,让自卑悄悄变身,让一个生命因自信而散发出光芒,也让父亲无师自通地成为父爱的榜样”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强调并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用“它从体谅亲人的不正确、不完美开始”扣紧题目,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严谨。【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D.选文第④段中对上海时髦女孩的描写及第⑬段写奶奶的话,都是通过侧面描写,而不是“直接表现父亲的形象”;故选D。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