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南宋]张元千梦绕神州路。张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梦绕神州路”以下四句形象地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有尺幅千里之势。B. 下阕开头四句承接上阕“送”字,通过景物描写,点明了送别的时间与地点。C. 结尾四句创造了一个阔大的意境,含蓄隽永,传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劝勉。D. 全词把朋友之间的友情放在国事艰危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深沉真切。【2】同写送别,本词的上阕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两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答案:【答案】【1】C【2】①张词上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天意”以下四句侧重直接抒情,抒发人生老去、朋友离别之苦;其他词句侧重间接抒情,借“画角”“离黍”“砥柱”“狐兔”等景物或典故,抒发国家残破之恨。②王诗后两联结合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海内存知已”“无为”等语表达深厚的情谊,抒发乐观豁达的情怀。【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结构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结尾四句创造了一个阔大的意境,含蓄隽永,传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劝勉。”其中“含蓄隽永”不当,诗的结尾四句“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意思是: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此四句属于直抒胸臆。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同写送别,本词的上阕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两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然后理解诗歌的意思,明确表达方式,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本题中,①张词上阕意思是: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此处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天意”以下四句侧重直接抒情,抒发人生老去、朋友离别之苦;其他词句侧重间接抒情,借“画角”“离黍”“砥柱”“狐兔”等景物或典故,抒发国家残破之恨。②王诗后两联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此处为:直接抒情。“海内存知已”“无为”等语表达深厚的情谊,抒发乐观豁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