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邢卲,字子才,河间郑人。少在洛阳,会天下无事,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尝因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后因饮谑倦,方广寻经史,五行俱下,一览便记,无所遗忘。年未二十,名动衣冠,诸人方之王粲。自孝明以后,文雅大盛,卲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于时袁翻与范阳祖莹位望通显,文笔之美,见称先达,以卲藻思华赡,深共嫉之。尝有一贵胜初受官,大集宾食,翻与卲俱在坐。翻意主人托其为让表。遂命卲作之。翻甚不悦,每告人云:“邢家小儿尝客作章表,自买黄纸,写而送之。”卲恐为翻所害,乃辞以疾。太昌初,敕令恒直内省,给御食,令覆按尚书门下事,凡除大官,先问其可否,然后施行。卲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吉凶礼仪,公私谘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诬引该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天姿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愚,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子大宝,有文情。孽子大德、大道,略不识字焉 (节选自《北齐书·邢卲传》)(注)①责胜:尊贵而有权势者【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B. 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C. 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D. 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穿的服装这里指缙绅、土大夫。B. 文笔,南北朝时称有韵之文为文,无韵之文为笔,后来泛称文章为文笔。C. 敕令,即指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有时也称太后太子发布的诏令。D. 孽子,婢妾所生的儿子,旧指所谓庶出之子,庶孽之子即非嫡亲之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邢卲天资聪慧。少时贪玩不用功读书,曾因连日阴雨才读《汉书》,但五天就能基本记诵。阅览五行齐下,一遍就记住,世人把他比作王粲。B. 太昌初年,邢卲身居要位深受浩荡皇恩。在内省上班,生活和政治待遇优厚,朝廷凡是任免大小官职,都要征求他的意见,然后才办理。C. 邢卲秉性简易朴素,博览典籍,通晓事务,有关吉凶礼仪的事情,无论公家私人都向他咨询请示,他对疑难的解答,成为人们做事的指南。D. 邢御生性旷达不拘小节,不讲究威仪,果实糕饼之类,有时放在小屋梁上,与客人取下共享,有时面对客人解开衣服捉虱子,仍谈笑风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自孝明以后,文雅大盛,卲雕虫之美独步当时。(2)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卲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答案:【答案】【1】 A 【2】 C 【3】 B 【4】 (1)自孝明帝以后,社会讲究文才,邢卲文章之美,超群出众,无人可比。(2)每当公卿集会议论,事情有关典制掌故,邢卲拿起笔马上写出来,引证广博。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本题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事件及关键词判断。本句中“以”是介词,后面要跟宾语,此处不可断开,所以排除B、C项。“傲物”结合《谏太宗十思疏》中“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一句可知,“傲物”为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物”指他人、众人,所以此处要断开,排除D项。同时“脱略简易”意思是生性质朴,与“不修威仪”中间也要断开。故选A项。【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敕令”专指皇帝颁布的诏令,法令。其他人不得使用。故选C项。【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邢卲身居要位,深受皇恩浩荡。原文说的是“凡除大官,先问其可否”是指凡是任免重要大官职,都要征求他的意见,选项中“大小官职”的表述有误。故选B项。【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文雅”,文才;“雕虫之美”,文章之美;“独步”,超群出众,无人可比。第二句关键词:“会议”,集会议论;“典故”,典制掌故;“援笔”,拿起笔;“该洽”,广博。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邢卲,字子才,河间鄚地人氏,年轻时在洛阳,适逢天下太平,同名流们一道,专以游山玩水为乐,不顾及学业。曾因为连降大雨,无法出门,便静心于《汉书》,五天,就可以记诵。后来由于饮酒谑戏过度,而觉乏味,广为探求经史,阅览五行(仁、义、礼、智、信)齐下,一览就能记住,却无遗漏。年未二十,在名门望族中就很有影响了,许多人将他比作王粲。从孝明帝以后,社会讲究文才,邢卲文章之美,超群出众,无人可比。每一篇文章问世,京师便为之纸贵,读诵很快遍及远近。这个时期,袁翻与范阳祖莹名望显达,文笔华美,被称之为先达。由于邢卲藻思华美,两人很是嫉妒他。曾经有一尊贵而有权势者初次受到官爵,大肆聚会客宾,设宴庆贺,翻与卲都应邀在坐。翻心里暗想主人会请自己作谢表的。但主人却叫卲制作。袁翻很不高兴,常常对人说:“邢家小儿常受人雇佣造章表,自己买来黄纸,写完之后再给人送去。”卲担心遭受翻的陷害,便托病辞掉了官职。太昌初,敕令长期在内省当值,供给饭食,命复按尚书门下事,凡朝廷准备除拜高官,都要先来征求卲的意见,然后再作处理。邢卲性情简易朴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都能和睦相处。博览典籍,无不通解知晓。晚年尤其用心《五经》章句,努力穷尽指归要义。有关吉凶礼仪,公家私人都问他请示,他的解答疑难,为世人的指南。每当公卿集会议论,事情有关典制掌故,邢卲拿起笔马上写好,引证广博。帝请其制定朝章,一会儿就完成。虽名望贵重,却不以才位处世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子、衣服、器物和用具,勉强够数就可以。不居斋室,坐卧经常在一小屋之中。果饼等食物,常置放梁下,客人到来,便取下来共同分享。天资质朴,平易近人,无论贤良还是愚鲁的来客,皆能平等对待。与客人谈话时甚至会解开衣服寻觅虱子,边抓边与友人流畅地谈论。藏书甚丰,却不喜校对文字。看见他人校勘,就会戏笑道:“为何这般愚蠢?天下的书一辈子都读不完,怎么可以把时间花在校勘之上。再说思虑误书,更是一种快乐。”子大宝,亦有文情。庶子大德、大道,却识字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