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番茄(2N=24)是二倍体植物,缺刻叶和马铃薯叶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D、d位于6号染色体上),果实的红色与黄色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为研究这两对遗传性状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1)缺刻叶和马铃薯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F2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之比不符合3:1的原因是__________。控制果实红色与黄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2)将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马铃薯叶红果植株所结种子,每株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均表现为马铃薯叶红果,有__________的株系F3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马铃薯叶红果:马铃薯叶黄果=3:1,有__________的株系F3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_______。(3)已知无正常6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Dd的植株A,其细胞中6号染色体如右图所示。为了确定植株A的D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作为父本与正常的马铃薯叶植株进行测交。若F1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D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F1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D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答案:【答案】缺刻叶 显性纯合致死 两 4/9 4/9 马铃薯叶红果︰马铃薯叶黄果=9︰7 马铃薯叶 缺刻叶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缺刻叶红果×马铃薯叶黄果→缺刻叶红果:无茸毛红果,淘汰马铃薯叶黄果后,让F1缺刻叶红果自交,分析在F2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之比为2:1,说明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而此比例不是3:1,说明显性纯合子(DD)致死;分析在F2中红果与黄果之比为9:7,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假设为 B/b、C/c)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中红果是双显性基因控制,即(B_C_),黄果的基因型有多种(B_cc、bbC_、bbcc)。(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由于F1缺刻叶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番茄的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缺刻叶。由于在F2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之比为2:1,说明此相对性状受一对相对性状控制的,而此比例不是3:1,说明显性纯合子(DD)致死。由于F1红果番茄自交产生的F2中红果与黄果之比为9:7,说明控制果实红色与黄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题意,F2中马铃薯叶红果植株(1/9ddBBCC、2/9ddBBCc、2/9ddBbCC、4/9ddBbCc)自交得F3个体,理论上F2中,1/9的植株(ddBBCC)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马铃薯叶红果;4/9的F2植株(2/9ddBBCc+2/9ddBbCC)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马铃薯叶红果:马铃薯叶黄果=3:1;余下4/9的F2植株(4/9ddBbCc)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马铃薯叶红果:马铃薯叶黄果=9:7。(3)若D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Dd)作为父本与正常马铃薯叶(dd)进行测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6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d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的基因型全为dd,表现型为马铃薯叶。若D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Dd)作为父本与马铃薯叶(dd)进行测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6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D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基因型全为Dd,表现型为缺刻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