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938年的鱼颜士富二奶奶嫁到堆上组的那天,是黄河最后一次改道,浩浩荡荡的洪水从花园口一泻千里,拐了九九八十一道弯后,在新袁的一个村又拐了一个弯,把一路携带的泥沙冲在了岸上,形成了自然泄洪的土堆,后来就有人陆续住到堆上。现在叫堆上组。二奶奶那天是趴在一副门板上漂到堆上的,是二柱爹把她救上了岸。二奶奶长得漂亮,两眼水灵灵的,一双小脚似初三四的月亮……二柱爹一下就喜欢上了二奶奶。后来,二奶奶就嫁给了二柱爹,他俩和堆上组的其他人家一样,以打鱼为生。二柱爹在黄河滩搭了个草棚,在通往成子湖的河道上布了一道扳罾。扳罾是河罾的一种,要根据罾网的宽窄在河的两岸立四根竹竿,竹竿上拉上地锚,把罾网四角系在竹竿上,起放罾网的这两角系上长绳,通过竹竿上的两只滑轮,两根长绳连到岸边绞车上,转动绞车,绳子收紧,罾网就渐渐从水底被拉出水面,鱼就在网里了。二柱爹和二奶奶昼夜守候着罾,自二奶奶有了身孕,她晚上就不住在棚子里了,但一日三餐都是二奶奶送过去的。是夜,一轮明月高挂树梢,把一抹银辉洒向河面。水缓缓地向南流淌,忽然河面泛起一个水花,接着哗的一声响,一只鱼鳍露出水面,把银色的水面犁出一道白花花的沟。二柱爹眼都看直了,这条鱼足足有扁担长。二柱爹的脸上掠过一丝喜悦。忽然,鱼掉转方向,向罾的反方向游去。过去的罾网都是用麻绳结成的,还要用猪血浸煮,漫煮过猪血的罾网离水快,不腐烂。猪血浸煮加上八卦网底,无形中就让这种渔具增添了神秘感。二柱爹看着渐渐游远的鱼,心里不禁暗暗嘀咕:难道真的是鱼过千层网,不过一道罾吗?但二柱爹坚信,只要想去成子湖,这里是必经之地。二柱爹决定,让二奶奶不再回家,轮流值夜,和这条鱼较上了劲。其实要过这条河的是一群鱼,它们要去成子湖产卵。那条鱼是打前锋的。又是一个夜晚,二柱爹在外面守候两个时辰了,回到草棚想歇会儿。二柱爹在二奶奶的身旁躺下,身体向下弓着,耳朵紧贴着二奶奶的腹部。啊,这小东西动了。你说这娃将来做什么啊?要是儿子,就跟你一样,打鱼呗。要是丫头片子呢?那就随我,织网。嗯哗,外面传来水声,二柱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冲向河边,只见河面漾开很大一片波,看是不是一条鱼。二柱爹凝视着罾,和鱼慢慢耗着。河面回归平静,二柱爹又返回草棚。哎,你说奇怪吧,二奶奶说,刚刚有一条大鱼托梦给我呢,让我们网开一面,让它们去成子湖繁衍后代,如果不的话,将鱼死网破。鱼哪能托梦呢,不要信这个。二柱爹说。二奶奶接着说,好大好大的一条鱼啊,张着碗口那么大的嘴,还说,它们跟我一样,都是怀着孩子的母亲呢。二柱爹把二奶奶拥进怀里,说,应该是发财的机会来了,哪能考虑得那么多。你说鱼现在怀着崽,二奶奶向二柱爹的怀里钻了钻,又说,就像我现在怀着孩子一个样吗?想想真可怜。我们渔民没有土地,也没有其他收入,就是靠捕鱼为生,有鱼群过,这是多年不遇的机会,二柱爹说到这里有些得意。时令已是暮春。二柱爹整整守了一个春上。鱼群一直在罾的不远处徘徊。又是一个夜晚,愈静,各种昆虫鸣得愈欢。哗——水声又起。看来鱼要闯罾了。二柱爹披衣走出草棚,手握绞柄,等待鱼进网。一尾、两尾、三尾……终于进网了,二柱爹扳起绞柄,网渐收缩,越扳越有些吃力,在网欲露出水面时,简直乐坏了二柱爹,那么多鱼呀,活蹦乱跳的,再往上收网二柱爹有点力不从心了。老婆子,快来搭把手。哎,好的。二奶奶听到二柱爹的求援,从草棚里岀来,使劲地帮着摁扳柄。鱼在网里跳,其实是在绝望中挣扎,就在这时,一条巨鱼冲出水面,直奔罾网而来,这股劲如旋风,只听咔咔脆响,罾网断裂,鱼全部落入水底,继而向成子湖方向游去。二奶奶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失重,人向后猛摔过去,顿时昏迷不醒。二柱爹顾不了鱼事了,忙将二奶奶抱进草棚,约一个时辰,二奶奶醒了过来,直喊腰疼,接着裤脚有鲜血洇出……后来,二柱爹求了几位郎中,终于保住了二奶奶的胎。再后来,二奶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小柱子,应了二奶奶的话,长大后随了他爹,也以捕鱼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兴修水利,洪水不再泛滥,废黄河成了堆上人家的钱袋子,有日出斗金的说法。二奶奶今年九十有六,这些都是她亲口告诉我的。她还说,后来啊,我们意识到,不能赶尽杀绝,咱子孙还得靠逮鱼生活呢,堆上组就定下了一个规矩,仲春至夏至为禁捕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写到“黄河最后一次改道”,倒数第二段写到“洪水不再泛滥”,前后照应,写出了人类活动对宏伟自然力的积极影响。B. “一轮明月高悬树梢,把一抹银辉洒向河面”写出了安静清亮的环境特点,为二柱爹夜里看清大鱼的情节展开提供了合理依据。C. 面对二奶奶对鱼群“网开一面”的建议,二柱爹不以为然,反认为是发财的机会。这一情节表现了二柱爹铁石心肠、唯利是图的性格。D. “二奶奶今年九十有六,这些都是她亲口告诉我的”一句话既给人以强烈的沧桑感,又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2】小说详细描写了“扳罾”和“罾网”,请分析两处描写的作用。【3】结合文本,谈谈“生产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答案:【答案】【1】C【2】①详细介绍“扳罾”为后文“罾网断裂”的情节做铺垫。②罾网“八卦网底”的介绍,写出了渔具的神秘感,与后文“托梦”情节营造了神秘氛围。③两处介绍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3】①“生产发展”要兼顾“生态平衡”。如文中堆上组渔民没有禁捕期时,出现了阻挡鱼群进湖产卵的现象,打破了“生态平衡”,而有了禁捕期才能确保捕鱼的持续性与长久性。②推进“生态平衡”的构建也不能舍弃“生产发展”。旧时黄河改道频繁,兴修水利后洪水不再泛滥,但也没有断绝渔民的收入来源。【解析】【1】试题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C项,“二柱爹铁石心肠、唯利是图的性”错。不同意“网开一面”是因为他是渔民,没有土地,只能靠打渔来过日子,因此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故选C。【2】试题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的作用。作用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扳罾是河罾的一种,要根据罾网的宽窄在河的两岸立四根竹竿,竹竿上拉上地锚,把罾网四角系在竹竿上,起放罾网的这两角系上长绳,通过竹竿上的两只滑轮,两根长绳连到岸边绞车上,转动绞车,绳子收紧,罾网就渐渐从水底被拉出水面,鱼就在网里了。”下文说“一条巨鱼冲出水面,直奔罾网而来,这股劲如旋风,只听咔咔脆响,罾网断裂,鱼全部落入水底,继而向成子湖方向游去。”所以,内容上详细介绍“扳罾”的做法,结构上为下文“罾网断裂”的情节做铺垫。“过去的罾网都是用麻绳结成的,还要用猪血浸煮,漫煮过猪血的罾网离水快,不腐烂。猪血浸煮加上八卦网底,无形中就让这种渔具增添了神秘感。”内容上,详细介绍罾网的“八卦网底”,写出了渔具给人神秘感。结构上的作用,要联系下文二奶奶说“刚刚有一条大鱼托梦给我呢,让我们网开一面,让它们去成子湖繁衍后代,如果不的话,将鱼死网破。”所以对罾网“八卦网底”的详细介绍,与下文大鱼“托梦”情节营造了神秘氛围。两处介绍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3】试题本题考查分析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无论怎么回答,都不可脱离文本自由发挥。这道题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谈谈“生产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阅读全文,“浩浩荡荡的洪水从花园口一泻千里,拐了九九八十一道弯后,在新袁的一个村又拐了一个弯,把一路携带的泥沙冲在了岸上,形成了自然泄洪的土堆”“新中国成立后,兴修水利,洪水不再泛滥,废黄河成了堆上人家的钱袋子,有日出斗金的说法。”可见,推进“生态平衡”的构建不能舍弃“生产发展”。旧时黄河改道频繁,兴修水利后洪水不再泛滥,但也没有断绝渔民的收入来源。“她还说,后来啊,我们意识到,不能赶尽杀绝,咱子孙还得靠逮鱼生活呢,堆上组就定下了一个规矩,仲春至夏至为禁捕期。”可见,“生产发展”要兼顾“生态平衡”。如文中堆上组渔民没有禁捕期时,出现了阻挡鱼群进湖产卵的现象,打破了“生态平衡”,而有了禁捕期才能确保捕鱼的持续性与长久性。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