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较量(1)宫本傍晚进门的时候,天一阁的旅糊匠汤文刚把民国十八年日本人血洗济南府的事讲给年幼的儿子听。听人打门,知道是保长说的人来,把儿子推回后院,开门迎客。(2)宫本穿一长袍马褂,面相斯文,手中托一黄绢包起的卷轴,见汤文开门,jū gōng一次。(3)汤文跟在客人身后。这个斯文的背影,让他感受到隐隐的杀气,那是马褂和笑容掩饰不住的。(4)宫本不落坐,环厅踱来踱去,看墙上字画。汤文牵一下嘴角。好东西谁家挂在厅里,再说,这年月,还给你小日本留着?(5)“听说府上世代裱画,可当真?”(A)宫本说一口文绉绉的福建官话。(6)“是。我汤家有祖训,男不读书为官,故传一裱糊手艺,赖以糊口。”汤文安静落座。(7)“汤先生过谦。济南府人都知道汤先生颇通古字画鉴赏,怎会是一裱画匠?”宫本摆手,一绺小胡子下的嘴角翘起。汤文感觉那手臂像一把日本战刀,扬起落下都干脆。(8)“过奖了。我汤家在济南府居住多年,全赖大伙提携,混些许薄名,有口饭吃罢了。”(9)“汤先生不要自谦。近日鄙人偶得一画,来府上是请先生指教的。”宫本毕恭毕敬将卷轴放在八仙桌上,慢慢打开。(10)汤文身子哆嗦一下,站起,复坐下稳住——桌面上,赫然是一幅《清明上河图》。(11)宫本侧脸,审视汤文表情,示意近前观赏。汤文懒懒站起,含笑俯身细看。(12)一个钟头过去,门外两个日本兵踱来踱去。厅里,宫本和汤文依然俯在画前。(13)“汤先生,画可是真的?”宫本意识到汤文已经看完,抬头问。(14)汤文笑笑:“宫本先生,恕汤某眼拙,实在辨不出真伪。”(15)(B)宫本眉头一皱,眼中电光一闪,战刀样的手臂猛然扬起又缓缓落下:“汤先生不愿将真相告诉鄙人?”(16)(C)汤文沉吟一番,作无可奈何状:“不,宫本先生,汤某只是不愿打扰先生雅兴。我看先生表情,必认定画是真迹,汤某说假,先生会信?再说,这画逡迤壮观,定为名家所绘,即使假的,若先生喜欢,赏心悦目,作真品藏之,又有何妨?”(17)宫本听完,离开八仙桌,在屋里急速踱几圈,站定在汤文面前:“汤先生,实不相瞒,鄙人此次奉命来中原,其实就是找人鉴定真伪。”说完,重新落座。(18)汤文微笑:“既然宫本先生如实相告,我也就实话实说。自此画出世,受宋徽宗喜爱,用痩金体题‘清明上河图’并盖上双龙小印,就有历代名家争相临摹,故赝品颇多。真迹藏于皇宫,虽偶有流落民间之时,一旦世道太平,朝廷即悬赏搜寻缴入皇宫,见真迹之人并不为多。加之此画是巨幅长卷,所绘人物五百多个,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多艘,房屋众多,临摹非一朝一夕可成。由此,赝品笔法精湛者不少,毫无差错者却无。”(19)(D)宫本沉吟好久:“先生果为饱学之士,宫本佩服。不知汤先生可否赐教如何看出为赝品?”(20)汤文缓缓说道:“此画确有真迹,应该尚存宫中。只是不知道具体藏匿在何处。不过,先生此画确非真迹。”(21)见宫本微微张嘴,汤文伸手指“市区街景”部分四个掷骰子人道:“先生看桌面上骰子,掷出两颗为六点,有一颗尚在旋转。以先生想来,此掷骰子之人希望自己几点呢?”(22)宫本不假思索:“六点!”(23)“对,此人定然希望如此。耍钱人皆为急功近利之徒,此时定会在口中狂喊。先生细观此人口型,他喊的可是此数?”(24)宫本满脸愕然,张开嘴巴:“六……”汤文如释重负般笑笑,抬手拭额:“先生以为,此画是真是假?”(25)宫本满面颓丧。沉吟片刻,见汤文作势要为他收起画幅,不耐烦挥手道:“天皇索要真品,假画又有何用。既然先生熟知真迹,又是画师之后,鄙人请先生细观此画,找出其中错处用朱笔在画上标出,可好?”说完,细眯了双眼,看定汤文。(26)汤文作为难状笑笑,片刻方才说道:“既然先生抬爱,汤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不过实在力不从心,怕耽误大事。我勉力为之吧。”(27)宫本走了,留下一日本兵,立在汤文正屋门外。夜晚,又有一队日本兵驻进了院子。(28)第二天,天已大亮,日本兵还不见汤文出门,进屋察看,汤文竟没了踪影。(29)后来济南府的说书人快嘴张编了评书,在听雨轩道出真相:那宅院本是一官宦的后院,家道中落后卖给了汤文。寝室中有一地道通到城外,是防备兵乱修的。那《清明上河图》竟是真的。张择端画的上河是现在河南开封府,开封府人喊“六”,本就是撮口音①,可宫本有点福建口音,福建口音的“六”是张着嘴巴喊。【1】看拼音写汉字:jū gōng (_____)【2】请联系上文,找出两句与划线句(B)相呼应的句子: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句子都表现了宫本在________的外表掩饰下,隐藏着________的性格本质。【3】文中两处加点字“沉吟”的主体和内容都是不同的,其中(C)处的“沉吟”是因为________;(D)处的“沉吟”是因为________;【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开头写“汤文刚把民国十八年日本人血洗济南府的事讲给年幼的儿子听”一笔,看似闲笔,实则为塑造主人公汤文性格埋下了伏笔。B. 选文(A)处写“宫本说一口文绉绉的福建官话”一句是为下文汤文使宫本上当的情节作了铺垫。C. 选文多处写到门外的“日本兵”,既符合宫本的身份,也交代了宫本早已识破汤文说谎,欲卷画逃走的预谋,表现出宫本的先见之明。D. 选文结尾补充交代了汤文逃走真相、图画的真伪及汤文战胜宫本的奥妙,这样处理使前文充满悬念,情节跌宕。【5】文中汤文和宫本双方所展开的“较量”,表面上是________;实际上是________。 答案:【答案】【1】鞠躬【2】 “这个斯文的背影,让他感受到隐隐的杀气” 和“汤文感觉那手臂像一把日本战刀,扬起落下都干脆” 斯文 凶残 【3】 汤文在假装思考,给宫本制造出无奈的假象。 宫本在思考汤文认定此画是赝品是否实话。 【4】C【5】 两人机智与勇敢的较量;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解析】【1】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辨析与书写。“鞠躬”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都是左右结构的汉字。【2】考查对句子是照应的理解。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结合前文“宫本穿一长袍马褂,面相斯文”“这个斯文的背影,让他感受到隐隐的杀气,那是马褂和笑容掩饰不住的。”“战刀样的手臂猛然扬起又缓缓落下”,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强忍内心的愤怒而假装平和,可知在宫本斯文的外表之下,掩藏的杀气腾腾的凶残本来面目。【3】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C处是语境是宫本拿来一幅《清明上河图》,让汤文鉴别真伪,汤文说实在辨不出真伪,宫本就面露杀气,此处的“沉吟”写出汤文在假装思考,制造出无奈的假象。D处当汤文告诉宫本此画作的赝品时,宫本“沉吟”,写出宫本对汤文的话不是完全相信,他在思考汤文认定此画是赝品是否实话。【4】C“表现出宫本的先见之明”错误,表现出宫本的阴险、凶残。【5】考查对题目含义的理解。此文写汤文用智慧保全《清明上河图》并顺利脱身的故事,表面上是两人机智与勇敢的较量;实际上是爱国与掠夺的较量。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