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网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②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 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③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傣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④”。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扉:门。    ②适:恰好。       ③陂:水边。       ④放鹤亭:在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宴酣之乐()     ②颓然乎其间者     () ③明年春       ()        ④故名之曰“放鹤亭”() (2) 下列选项中和“溪深而鱼肥”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暮则傣东山而归 B . 出淤泥而不染 C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D . 言和而色夷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升 高 而 望 得 异 境 焉 作 亭 于 其 上。 (4)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5) 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6) 【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的“山人之乐”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尽兴地喝酒【2】倒下的样子【3】第二年【4】命名 D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①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②早晨(山人)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 内容上都写亭子,都介绍了亭子的位置、亭子周围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亭子命名的原因,都表达了人物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山人之乐”指圣贤之人以山水为乐,寄情山水志趣高雅,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