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面一段文字需要补充“但是”一词和两个语句,才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请指出“但是”应放在①②③④中的何处,并在文中横线上补充语句(每句12个字以内)。做”和“作”两个字在普通话中读音相同,甲__,在很多场合可以相互替代,①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这两个字有些地方又有区别,②不可混用。所以,最好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和用法,弄得略微清楚一些,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看法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他认为,区别的办法基本上还是用“文”和“白”做标准,但不是绝对的。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曲、作战、装模作样、矫揉造作;③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用字习惯,④在某些场合,也就是在不与大多数人的用字习惯(也就是约定俗成)相违背的情况下,乙__。但是有一点是要注意到,就是自己写一篇文章,最好前后所用之字一致。(1)“但是”应在__________处。(2)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① 甲:字义又非常相近 乙:应当允许各人各有选择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但是:连词,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往往与“虽然、尽管”等呼应。再仔细辨析①②③④句前后内容,经辨析可知①处前后有转折之意。故“但是”应放在①处。(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审题,题干是“在文中横线上补充语句”,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逻辑和语意的整体把握能力。然后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本段主要内容是在说“做”和“作”两个字的用法,要抓住语境答题,甲处:根据横线前面的“‘做’和‘作’两个字在普通话中读音相同”,和后面的“在很多场合可以相互替代,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这两个字有些地方又有区别,不可混用。所以,最好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和用法,弄得略微清楚一些”。可知此处是说字的意思,应填“字义又非常相近”。乙处:根据横线前面的“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用字习惯,在某些场合,也就是在不与大多数人的用字习惯(也就是约定俗成)相违背的情况下”,和后面的“但是有一点是要注意到,就是自己写一篇文章,最好前后所用之字一致。”,可知此处应是填“应当允许各人各有选择”。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