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千帆竞发浪潮涌 百舸争流正逢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文化生产力迅猛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文化产业;强化文化科技支撑,催生新型文化业态。 2012年以来,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高,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从2012年到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18071亿元增加到30254亿元,占GDP的比重由3.48%提高到4.07%,电影票房由170亿元增长到493亿元,电视剧生产量连年稳居世界第一,图书出版从41.4万种、79.3亿册增加到49.9万种、90.4亿册,《中国诗词大会》等一大批文化类、公益类创新的节日火爆荧屏,电影、电视、手机、互联网、动漫、游戏等文化形态或媒介逐渐融合,正在形成宽泛的媒介产业,产生衍生价值。走出去步伐加快,《舌尖上的中国》等一大批好作品带着中国形象、中国文化迈向国际市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文化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原因。(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3)请你为我国文化产业迈向国际市场提两条建议。 答案:【答案】(1)①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文化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大批新型文化业态,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导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完善了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通过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大幅度地发展了文化生产力。(2)①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③发展文化科技,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生产更多类型、更多风格的文化产品。④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博采众长。(3)①努力创作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②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③加大对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④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深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⑤具有开放精神,加强中外文化产业人才交流,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复合型人才。【解析】本题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文化生产力迅猛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本题设问指向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文化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原因。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我国文化生产力迅猛发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2)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设问指向怎样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3)本题设问指向请你为我国文化产业迈向国际市场提两条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