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这场大变革,起自1901年,迄于1911年。历时十年,波澜起伏,千回百转,不知多少人头为之落地,汇成滔滔血海,终于尖埃落定了。……这场大变革实际上是三股力量之间的博奕: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党。变革的结果,亦不外乎这么几种:一、君主专制;二、君主立宪;三、共和立宪。……在这场十年的竞走中,清政府跑输了,立宪派跑输了,革命派跑赢了。……在付出无量头颅无量血的代价之后,革命者终于推翻了君主专制,中国从此再也容不得皇帝存在了,这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成功之处,但他也有最可憾的失败之处。
-摘编自叶曙明《大变局:1911》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这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必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国民根本之进步。
-摘引自陈独秀《吾国最后之觉悟》、《一九一六》(载《青年杂志》)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这十年中清政府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实施的“变革”,并从政体变革的角度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成功之处”。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一中辛亥革命“最可憾的失败之处”。结合所学,列举国民党或共产党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为改变这一“最可憾的失败之处”所做的努力。
答案: “变革"。“(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最伟大的成功之处”, 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文民主共和国(或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最可憾的失败之处":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国(或中华民国名存实亡)。努力:孙中山为概卫民主共和而斗争:中共二大制定觉的民主革命纲领(或提出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民党-大接受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国共领导国民革命运动(或北伐战争),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中共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