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前行。民族独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材料一:1895年中国惨败于日本这一点使孙中山确信,这个国家的政府已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方。但当时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到他的思想影响,而广大的民众仍无知、冷漠。1911年10月10日,革命成功之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春节的时候百姓的门户上仍然贴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春联。——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顾维钧回忆录》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材料三:随着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不断深入,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得到了盟军的肯定。民国三十二年一月,美英首先与中国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相关的不平等条约。随着抗日战争不断的延续,西方各国相继取缔了对华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近现代史资料汇编》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前夜,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离…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享有的种种特权,被一一取消…屈辱的一页从此翻了过去。中国人重新找回自己的尊严。——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材料一中的“革命运动”指哪一事件?当时中国民众在思想上是如何对待这场革命 的? (2) 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拒签”行动。 (3) 结合材料四,阐述当时中国政府在国家主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4) 结合材料一至材料四,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民族独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答案: 辛亥革命;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无论是革命前还是革命后对革命的接受度很低。 评价:反侵略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给予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成就:基本上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得到了尊重和维护,但没有完全实现。原因:中国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成为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承认。 近代中国遭遇屈辱后,仁人志士一直在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而奋斗。辛亥革命使中国在亚洲建立第一个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但国家的主权并没得到尊重,不平等条约并没废除,国家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一些不平条约被废除,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主权得到了部分的承认。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华民族从此进入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真正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综上所述,在近代中国,只有获得民族的独立,才能实现民族的复兴。民族独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社会法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