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①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②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1)
填入第②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 矣
B . 哉
C . 乎
D . 欤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铭志开始不真实、是因为代写铭志的人拒绝不写真实的情况造成的。
B . 如请托代笔的人会批评人,那么写出来的铭志也不会公正和真实。
C . 有道德的人对于恶的人,不会接受请托为他们写铭志。
D . 铭志流传较少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把过世者写得太好了。
(3)
从内容方面看,本文第一、二段分别论述了和
(4)
作者认为铭志能够流传后世的关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5)
对于人们的行为,作者说“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D
C
【1】铭志不能流传的原因【2】铭志能够流传的条件
要找到具有道德又擅长写文章的人来写铭志。
这句话意思是人们的行为品德,有的人心地善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却不那么好;有的人内心奸邪,而外面表现得很善良。启示我们不能只从外表去看一个人的行为,只有表里结合,才能正确评价、看待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