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蒋介石日记》摘录 1934年11月-1935年1月: “兜到湘南主力”“不可差过别匯成功之大好机会”“(拟)进到方针先使其被国”“以封锁之”(为)“国剿穷寇与诸截残匪之原则。” “将士愚弱不能遵照旨意,致匪东西自如,不能如计歼灭”“此次在滇黔到臣,自愧不如也。残匯之机惊灵捷与我军之呆笨迟钝,更为民族前途忧,非全力扑灭此区,国家与民族更不堪设矣!” 1938年11月-1939年3月: “自本日起看共产党密件《党的建设》小册,珠觉有益于我也”“一、问本党党务为何如此消沉疲弱而不能及时振作健全;二、同本党党务何以不能发展,何以二等以上人才不肯加入本党”“为何党政不能打成一片;如何使党团能发生实际作用”“七、同本党党员为何不肯深入民众作基层工作刻苦耐劳;入、本党干部办事为何不切实际,不肯研究与负责;九、为何办事不彻底无成效;十、为何党委变成官僚。” 一一摘自《蒋介石日记》(手稿)(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 提取材料信息,概括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答案:蒋介石作为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和历史亲历者,其日记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客观性),是研究历史的一手史料;当然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污蔑之词,体现了其反共反人民立场。 有关“剿匪”部分,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或红军长征)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有计划地围追堵截红军;红军的战略战术机动灵活,国民党反动派未能得逞(蒋介石陷于焦虑沮丧之中)。 有关“党务”部分,反映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和自身建设,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国民党日益腐朽,走向人民的对立面,以及蒋介石有意效仿共产党的有关做法来改变国民党的想法。 材料对于分析研究20世纪上半期两党的发展,中共领导民主革命为什么取得胜利、国民党为什么失败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