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9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四十载波澜壮阔,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横空出世。兰渝铁路工程是旷世罕见的“硬骨头”,其中胡麻岭隧道的最后173米特殊地层,足足耗了6年仍难以“啃”下。德国专家曾带队“应战”,却以失败而告终,并留下冷酷结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通隧道!”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服输,不迷信权威、不惧怕艰险,这个破题、连项创断,终于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并字划分为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九宫格挖隧道”就是做成一个大九宫格,扣在隧道上,把一个大隧道分成九个小隧道来施工)等独特工法,破解了世界性难题。
(1)
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述今天弘扬胡麻岭隧道施工团队“不服输”精神的时代价值。
(3)
假如学校在宣传“不服输”精神,请你在校园内做两幅宣传胡麻岭隧道施工团队精神的横幅。
答案: ①要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发挥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中国筑路人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中的九宫格理论运用到筑路上,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等独特工法推动了工程的展开。②想问题、办事情要不断解放思想。面对困局,中国筑路人不服输,不迷信权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逐个破题、逐项创新。③想问题办事情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不可能”变为“可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
①奏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②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使我们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③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使我们激发热情锤炼晶格用勤劳和智慧成就出彩人生。
①坚持成就梦想,6年攻坚只为最后的173米。②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把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