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物理
题目
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会释放β射线;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碘131释放的β射线由氦核组成,β衰变的方程是 B . 碘131释放的β射线是电子流,β衰变的方程是 C . 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慢,且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D . 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γ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能量 答案:B,D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物理 试题推荐
物理 试卷推荐
2015江苏高一上学期苏教版高中物理月考试卷
2016安徽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月考试卷
2015贵州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月考试卷
2013浙江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期中考试
2016浙江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期中考试
2012山东高三下学期鲁科版高中物理高考模拟
2015江苏高一下学期苏教版高中物理单元测试
2016江西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期末考试
2015山西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期末考试
2015江西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同步练习
最近更新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实现了(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您来说,最重要的是
Boys a bit different in USA [1] HEY boys, attention please!
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W、X、Y、Z、R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Z单质为气态
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表明 A.中国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人民服务 B.中国以实现共产主
S2Cl2是一种金黄色易挥发的液体(熔点:-76℃,沸点:138℃),易水解,常用作橡胶硫化剂,改变生橡胶受热发粘、遇冷
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 薄荷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
下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25gCuSO4.5H2O晶体加水配成100mL溶液,该溶液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采樵作 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碳酸钙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取12.5g样品加入到稀盐酸中,产生CO2的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
下列性质适合分子晶体的是 …………………………………………………………( )A.熔点是1070 ℃,易溶于水,水溶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种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与玩耍会造成土壤板结,进而影响草的生长。
如图B-8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
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与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有直接关联的国际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
This is the last chance to go abroad for further education ;
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3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
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假定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f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和
△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如果a2=b(b+c),求证:A=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