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发挥制度优势,迈向新的征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世纪 80 年代,浙中地区一些镇办纺织厂应运而生,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收入也明显增加。90
年代,义乌等地的村民纷纷自办饰品厂等。如今,义乌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第 7 位,成为中国改革的典型样本。
——摘编自《浙江省企业发展报告》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对于计划和市场的论述,解决了姓‘资’姓‘社’的要害问题……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正是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40 多年改革开放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摘编自人民网《辩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材料三:武陵山腹地的十八洞村,通过流转土地,让村民参股果业公司,发展猕猴桃等产业。村民主要的收入,来自在合作社劳动的工资。另外,年终还有分红。有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村民还有提成。到 2020 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 17668 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更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摘自央视纪录片《摆脱贫困》
(1)
依据材料,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
写出材料中邓小平同志这一论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联系法治的作用谈谈为什么说“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
(3)
综合上述材料和信息,请你提炼一个符合题意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温馨提示:本题采用分层赋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
答案: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邓小平南方谈话。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观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制度的优越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制度保障。 ①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②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保障了社会公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综上所述,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制度优势,迈向新的征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